一、發病原因
橈管綜合征以優勢手常見。手工勞動者及需反複用力旋轉前臂的運動員易發生此病。患者以40~60歲較多見,男女比例相似。發病前無明顯創傷病史,症狀逐漸出現。這些資料支持“微創理論”,即橈管綜合征的發生以重複性前臂慢性損傷為主。據認為,網球肘患者中約5%為橈管綜合征。其他引起橈管綜合征的原因如下:
1.外傷 Spinner報道了10例橈管綜合征的病例,其中9例有前臂外傷史。外傷所致的前臂損傷,可在橈神經易卡壓部位形成瘢痕和粘連,引起神經卡壓的發生。
2.腫瘤 旋後肌管內的腱鞘囊腫和脂肪瘤。
3.骨折和脫位 橈骨小頭脫位和孟氏骨折易致橈神經損傷。
4.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病變可使滑膜增厚,晚期可破壞肱橈關節囊,致橈骨小頭脫位,損傷神經。
5.局部瘢痕 炎症和創傷後,逐漸出現局部瘢痕,可致神經卡壓。
6.病毒性神經炎 發生症狀3個月者,大多可問及“感冒”史,不能追問到其他有關病因。病毒感染後,也可造成神經內外結締組織增生。
7.醫源性損傷 主要是局部注射局部封閉藥物、中藥等,可致神經周圍瘢痕形成和神經的損傷。
二、發病機製
橈管位於橈骨近端前側,長約4cm,起於肱骨橈骨小頭關節的近端,其遠端的止點位於旋後肌淺麵,橈神經由其深部穿過。外側壁由肱橈肌和橈側腕長短伸肌構成,橈側腕短伸肌的筋膜邊界向內側與前臂深筋膜相鄰,與骨間後神經保持緊密接觸,這些肌肉跨過神經形成橈管的前壁。橈管的底部由肱橈關節囊構成。內側壁由肱肌和肱二頭肌肌腱構成。
橈管綜合征引起骨間後神經卡壓的解剖結構有5個,其中4個在橈管內。
第1個神經卡壓點位於橈骨小頭水平,為肱肌和肱橈肌之間的筋膜束帶或兩肌之間的組織粘連引起。由於該束帶變異較多,因此在此部位的壓迫臨床較少見。
第2個神經卡壓點位於橈骨頸水平,由Henry血管襻卡壓神經所致。Henry血管襻由橈動脈返支和靜脈的分支組成,跨越神經。這些血管有時與神經纏繞,向旋後肌、肱肌和前臂伸肌群發出分支。
第3個神經卡壓點是橈側腕短伸肌近端內側引起的功能性神經卡壓。橈側腕短伸肌源於伸肌群止點和肘關節的側副韌帶。它的起點為筋膜,與旋後肌的起點相連續,這一結構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當鬆解Frohse弓時,同時可減小橈側腕短伸肌對外上髁的張力,可對外上髁炎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然而,鬆解橈側腕短伸肌不能緩解Frohse弓的卡壓。
第4個神經卡壓點為Frohse弓,是橈管綜合征的最常見原因。Frohse弓為反折型弓形結構,距橈側腕短伸肌邊界遠端1cm,距肱橈關節2~4cm。
弓型結構為旋後肌淺頭的近端邊界,神經由此穿出。該結構的外側起自外上髁的最外端,為腱性結構。纖維結構向遠端形成弓形結構前,回旋並與內側纖維合並。內側纖維起自外上髁內側,恰位於肱骨小頭關節麵的外側。內側纖維為腱性或膜性結構,使腱弓更為堅硬。
纖維腱弓的厚度和大小存在明顯的變異。Spinner對屍體解剖的研究發現,約30%的成年屍體存在Frohse腱弓的增厚和內側纖維堅硬。由於新生兒屍體標本旋後肌淺頭近端總是肌性結構,由此可以認為纖維結構的形成與後天前臂旋前和旋後活動有關。
神經穿出橈管後,沿橈骨近端1/3行向後方,位於旋後肌兩頭間的長度為4cm。兩頭止點間存在一裸露區,位於橈骨的後部肱二頭肌結節的水平。在此處,前臂旋後時,神經與骨膜可直接接觸。當該區域發生骨折、橈骨小頭脫位和進行內固定時,易損傷橈神經。當神經穿過旋後肌淺頭下後,還有許多束帶可引起神經卡壓。束帶偶爾在旋後肌中部形成。橈管內的變異,如橈側腕短伸肌起點腱性化和止點分裂可致橈管綜合征的發生。
神經出旋後肌後,在前臂背側,骨間後神經分出淺支和深支。淺支支配尺側腕伸肌、指總伸肌、小指伸肌。深支支配拇長展肌、拇長伸肌、拇短伸肌、食指固有伸肌。最後神經通過第4伸肌間室支配腕背側關節囊和指間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