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1.原發性 感染可能由結膜囊經淚腺腺管入侵或血源性。發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有時呈流行性,並伴有明顯的全身症狀。
2.繼發性 有來自局部或全身者。
(1)局部來源:穿通傷、燒傷,常引起局部化膿或壞死;瞼板腺或結膜的葡萄球菌感染,瞼腺炎、眶蜂窩織炎等均可直接擴散至淚腺。
(2)病灶轉移:遠處化膿性病灶轉移而來,如扁桃體炎、中耳炎、齲齒、腎盂腎炎等。
(3)全身感染:如葡萄球菌所致的癤腫,鏈球菌所致的猩紅熱,肺炎鏈球菌和大腸埃希杆菌感染,多為化膿性,一側淚腺受累。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急性淚腺炎較多見。有報告37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7例合並有淚腺炎,常雙側發病,症狀較急,並不化膿,多在數天或數周內消退。淋病性腮腺炎常由尿道炎或子宮頸炎轉移而來,多為雙側性。多數作者穿刺檢查並未查見細菌,認為可能為淋球菌毒素所致。一般急性期症狀多在數天或數周內消退,很少化膿,有時可複發。病毒感染也可引起淚腺炎,如麻疹、流行性感冒等。此外,眼部帶狀皰疹、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組織細胞漿菌病等均可致淚腺炎。
3.沙眼性淚腺炎(trachomatous dacryoadenitis) 一方麵沙眼可使結膜組織瘢痕化,阻塞淚腺排出管而致淚腺組織萎縮,結締組織中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上皮細胞空泡和脂肪樣變,淚液分泌減少,引起眼幹燥症。另一方麵由真性沙眼性淚腺炎所致,感染從排出管或淋巴管上行,急性期在小管周圍漿細胞聚集成濾泡,後期纖維化引起上皮萎縮,由於尚未從病變淚腺中分離出沙眼衣原體,以上沙眼病變過程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確定。
4.結核性(慢性)淚腺炎(tuberculous dacryoadenitis) 十分常見,多由血行播散而來。本病有2種類型:①急性粟粒型:全身粟粒性結核播散,常侵犯雙側淚腺。②局限性孤立型結核球型:臨床上十分重要,常並發於肺結核、淋巴結核或骨結核,由血行播散,多為青年患病。臨床上有兩種表現:
(1)硬化型:為慢性進行性肉芽腫性炎症,分葉狀硬結節、可活動、不痛。有時顯示上瞼下垂或眼球突出,眼球向上運動障礙,耳前淋巴結可受累,可單側或雙側。有的形成囊腫或鈣化。少有自然痊愈,但多數需手術摘除,完整切除者術後不再複發。
(2)幹酪化型:慢性進行性的眼瞼紅腫,冷膿腫形成則有波動感,穿破後在上瞼形成瘺管,侵及周圍皮膚,甚至全身播散而致命。
5.淚腺肉樣瘤病。
6.Sjögren綜合征。
7.良性淋巴上皮病變。
8.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淚腺炎症 例如梅毒、麻風、放線菌等引起比較少見。
二、發病機製
淚腺的原發性感染與全身狀況有關。繼發性感染多由全身血液循環或局部感染灶經過淋巴管或淚腺排出導管逆行進入淚腺組織,引發淚腺炎症反應。根據機體的不同免疫狀態及致病菌毒力的大小,出現不同的病理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