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隔霍奇金淋巴瘤鑒別診斷
霍奇金淋巴瘤應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1.胸腺瘤
惡性淋巴瘤中青年病人幾乎占一半,而胸腺腫瘤一般均在40歲以上。小於40歲的胸腺瘤非常少見。胸腺瘤位於前上縱隔,而霍奇金淋巴瘤也常見於前縱隔,部位不是特異性的診斷依據。主要是以臨床表現為依據。胸腺瘤有局部和全身重症肌無力,紅細胞發育不良及低丙種球蛋白血症等臨床特異性表現。胸腺瘤很少出現體表腫大的淋巴結,而惡性淋巴瘤經常出現體表不同部位的腫大淋巴結。惡性淋巴瘤大多表現為前中縱隔多發的腫大淋巴結和融合成團塊的腫大淋巴結,CT增強掃描多為不均勻強化,其中有結節樣明顯強化區。胸腺瘤多表現為縱隔區密度均勻的腫塊,有些伴低密度囊變和壞死區,增強掃描胸腺瘤一般表現為均勻強化。有報道惡性淋巴瘤強化值多超過30HU以上,而胸腺瘤多低於30HU。胸腺瘤鈣化率為25%左右,惡性淋巴瘤的鈣化絕大多數是放療後出現的,原發腫瘤的鈣化是非常少見的,未經治療的腫瘤內鈣化幾乎均是胸腺瘤。胸腺瘤由直接侵襲的方式向鄰近組織生長,侵犯縱隔間隙。
2.胸內巨大淋巴結增生
是一種罕見的,病變局限於腫大的淋巴結的原因不明的良性病變,又稱為Castleman病、縱隔淋巴結樣錯構或血管濾泡樣淋巴結增生。本病可沿淋巴鏈發生於任何部位,但70%見於縱隔,其次為肺門區肺血管水平。發病年齡為50~70歲。根據胸內巨大淋巴結增生的組織學表現分為3型:
①透明血管型;
②漿細胞型;
③混合型。本病一度被認為是異位胸腺增生和胸腺瘤,目前這種看法被否定。病人多為40~50歲的青壯年,發病無性別差異。本病無侵襲性,亦不發生遠處轉移。90%的病人無症狀,在常規體檢和出現胸內器官結構的壓迫症狀後,經胸部X線發現。有部分病人伴有貧血、乏力、關節疼痛、盜汗和低熱等全身症狀。手術切除病變後症狀消失。X線檢查胸內巨大淋巴結增生可發生於縱隔的任一區域以及肺門和肺實質內。腫塊可位於胸腔中線的一側或兩側,X線表現無特異性。CT掃描和主動脈造影有一定的診斷價值。血管造影可顯示腫塊的滋養血管和發生部位。其滋養動脈顯示較為清晰,但引流靜脈顯影不清楚。治療以外科治療為主並發症很少,療效滿意,術後不易複發。
3.中央型肺癌
病人一般年齡較大,可有長期吸煙史,無任何誘因出現咳嗽、咯血和痰血,同時伴有胸痛、胸悶、氣急等臨床症狀。放射學影像發現肺門及縱隔有占位性病變。肺門腫塊被認為是中央型肺癌最直接、最主要的影像學表現。肺門腫塊表現為結節狀,邊緣不規則,也可有分葉表現,同時尚可見阻塞性肺炎,肺不張。有些惡性程度高的肺癌腫瘤可迅速侵入支氣管壁伴肺門淋巴結轉移,在受累支氣管明顯狹窄之前往往有明顯占位。中央型肺癌肺門腫塊邊緣有毛刺,並且病變以支氣管為軸心向周圍浸潤。中央型肺癌常同時伴有肺門、縱隔淋巴結腫大,淋巴結腫大與癌組織相融合,包繞周圍血管,神經並對周圍器官造成壓迫。大部分病人經痰脫落細胞檢查及支氣管鏡檢查得到確診。
4.結節病
縱隔原發性結節病比較少見,一般不容易確診。結節病是一種非幹酪性肉芽腫疾病,溫帶地區較熱帶地區多見,黑色人種的發病率較高,可發現於任何年齡,但多見於20~40歲。結節病症狀多數較輕,或無症狀,常於體檢胸透時發現肺門淋巴結腫大。表現為肺門腫大的淋巴結大多雙側對稱,多結節粘連可呈分葉狀,邊緣光滑銳利,常伴有氣管旁,主-肺動脈窗,隆突下淋巴結腫大及肺部表現,兩肺紋理增多,粗索條狀,網狀,小結節狀腫塊:結節病並胸內淋巴結腫大一個特點是一般不壓迫上腔靜脈及其他大血管。淋巴結可發生鈣化,呈蛋殼樣。手術切除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