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慢性胃炎檢查
1.胃酸的測定
淺表性胃炎胃酸分泌可正常或輕度降低,而萎縮性胃炎胃酸明顯降低,其泌酸功能隨胃腺體的萎縮,腸腺化生程度的加重而降低。
(1)五肽胃泌素胃酸分泌試驗:
皮下或肌內注射五肽胃泌素(6μg/kg體重)可引起胃的最大泌酸反應,從而對胃黏膜內的壁細胞數作出大致估計,五肽胃泌素刺激後連續1h的酸量為最大酸量(MAO),2個連續15min最高酸量之和乘2為高峰酸量(PAO),據國內文獻報道我國正常人MAO,PAO值為16~21mmol/h,推算壁細胞數為7億~8億,較西方人略少,慢性胃炎時MAO與PAO值均可降低,尤以萎縮性胃炎明顯,五肽胃泌素刺激後,如胃液pH>7.0者稱無胃酸,>3.5者稱低胃酸,萎縮性胃炎無胃酸分泌。
(2)24h胃內pH連續監測:
通過胃腔內微電極連續測定胃內pH,可了解胃內24h的pH變化,正常人24h胃內pH很少>2,餐後pH升高,夜間pH最低,而在清晨又開始升高,慢性胃炎患者pH>3時間較長,尤以夜間為甚,部分患者進餐後pH升高持續時間長,提示慢性胃炎患者胃酸分泌功能減低,由於pH代表H 的活性而非濃度,故pH測定不能反映酸量,不有代替MAO與PAO的測定。
2.胃蛋白酶原測定
胃蛋白酶原一種由胃底分泌的消化酶前體,據其電泳遷移率不同可分為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Ⅱ,前者由主細胞和頸黏液細胞分泌,後者除由前述細胞分泌外還來源於胃竇及十二指腸的Brunner腺,胃蛋白酶原在胃液,血液及尿中可測出,且其活性高低基本與胃酸平行,抑製胃酸的藥物亦能抑製胃蛋白酶原活性,萎縮性胃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以及Ⅰ/Ⅱ比值明顯降低,且降低程度與胃底腺萎縮範圍及程度呈正相反,一活組織病理檢查結果常常吻合,因此,胃蛋白酶原性檢測對萎縮性胃炎的論斷及隨訪有一定意義。
3.胃泌素測定
胃泌素由胃竇G細胞及胰腺D細胞分泌,是一種重要的旁分泌激素,能最大限度刺激壁細胞分泌鹽酸,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環,營養胃黏膜,並能保持賁門張力,防止胃內容物向食管反流,具有多種生理功能,正常人空腹血清胃泌素含量為30~120pg/ml,萎縮性胃炎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胃竇部炎症程度,胃竇部黏膜炎症嚴重者胃泌素常降低,而胃竇部黏膜基本正常者,其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常增高,胃萎縮伴惡性貧血者,空腹血清胃泌素可高達500~1000pg/ml。
4.內因子的測定
內因子由壁細胞分泌,壁細胞的減少亦導致內因子分泌減少,由於正常人壁細胞分泌的內因子量大大超過了促進維生素B12吸收所需含量,因此,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受損導致胃酸分泌減少時,內因子的分泌量一般仍能維持機體需要,由於胃萎縮伴惡性貧血患者血清出現抗內因子抗體,它與內因子或內因子-維生素B12複合物結合,導致維生素B12的吸收障礙,因此內因子的測定有助於惡性貧血的診斷,內因子的檢測可采用維生素B12吸收雙放射性核素試驗,其方法為在肌注維生素B12的同時口服57Co-維生素B12-內因子和58 Co -維生素B12,然後分別測定24h尿中57 Co及58 Co的放射活性,如果58 Co放射性低而57 Co放射活性正常,表明存在內因子缺乏。
5.自身抗體檢測
胃體萎縮性胃炎患者血表PCA及IFA可呈陽性,對診斷有一定幫助,血清IFA陽性率較PCA為低,兩者的檢測對慢性胃炎的分型與治療有一定幫助,此外,胃竇萎縮性胃炎患者血清中GCA可出現陽性,而惡性貧血患者常為陰性。
6.HP檢測
(1)快速尿素酶試驗:
在胃鏡檢測者,最簡單的HP診斷方法黏膜活檢進行快速尿素酶試驗。
(2)組織病理切片染色:
應用最多的是Warthin-Starry銀染和改良Giemsa染色,國內已有多個單位製備了HP的單克隆重抗體,但其應用價值末有深入評價。
(3)分離培養:
分離培養陽性是HP的金標準,但其操作複雜,費時及敏感性較低,且需特殊設備,使其缺乏應用價值,因此不作為單純的診斷方法。
(4)聚合酶鏈反應(PCR)及其相關技術:
PCR被認為是目前檢測HP的最敏感的技術,可測出數個HP/mg組織,但研究認為其與分離培養方法相比並無明顯優勢,而且PCR技術要求高,由於其高度的敏感性,也易於標本,器械的汙染出現假陽性。
(5)血清學:
血清學是簡單而被廣泛應用的診斷方法,在未經治療者中如果抗HP-IgG升高,則提示存在著HP現時感染,被認為與組織學具有同樣的準確性,但當用於判斷治療效果時,應注意HP根除後其抗體的陽性滴度可持續達2年之久,進行血清學診斷推薦用標準的ELISA方法。
(6)尿素呼氣試驗:
尿素呼氣試驗(UBT)是通過測量尿素酶活力來檢測胃內實際存在的活HP,與其他方法相比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異性,可檢出很少量的HP,並適用於根除HP治療後進行長期隨訪,療效判斷。
7.鋇餐透視檢查
利用口服鋇劑後在X線下檢測鋇劑通過胃內時間,特點是方法簡便易行,在臨床上可以普遍開展。
8.核素顯像
利用放射性核素顯像可以準確的反映食管通過時間,胃排空時間,小腸通過時間,胃食管反流,十二指腸胃反流,並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作為“胃腸動力檢查的金標準”,由於它的準確,非侵入性,易重複性,符合生理要求的特點,對診斷有餐後胞脹不適,噯氣,反酸,胃腸道功能障礙性疾病有重要意義。
9.CT,MRI斷麵成像檢查
CT及MRI臨床應用於消化道空腔器官病變的檢查,較腹部實質性髒器檢查開展的晚,但由於其斷層顯像和薄切層,高密度分辨力使之對不少消化係統疾病的診斷提供了新了信息,如食管和胃的平滑肌深層結構及淋巴結的改變,有重要的診斷意義。
CT尤其是螺旋CT和電子束CT可獲得三維數據,並能進行重建而得出胃腸道病變的優質圖像,同時對食管和直腸腫瘤的分期提出了可靠的征象,在這一方麵CT的優越性可以達到MRI水平,但是MRI對直腸可進行直腸內成像,這是CT所不及的,CT的快掃描可以顯示腹部血管,再加上可以進行三維重建,對消化係統病變異常供血可以得到較為可靠的信息, 4.胃鏡檢查
(1)淺表性胃炎:
黏膜充血,水腫,呈花斑狀紅白相間的改變,且以紅為主,或呈麻疹樣表現,有灰白或黃白色分泌物附著,可有局限性糜爛和出血點。
(2)萎縮性胃炎:
黏膜失去正常的橘紅色,可呈淡紅色,灰色,灰黃色或灰綠色,重度萎縮呈灰白色,色澤深淺不一,皺襞變細,平坦,黏膜下血管透見如樹枝或網狀,有時在萎縮黏膜上見到上皮細胞增生而成的顆粒,萎縮的黏膜脆性增加,易出血,可有糜爛灶。
(3)慢性糜爛性胃炎:
又稱疣狀胃炎或痘疹狀胃炎,它常和消化性潰瘍,淺表性或萎縮性胃炎等伴發,亦可單獨發生,主要表現為胃黏膜出現多個疣狀,膨大皺襞狀或丘疹樣隆起,直徑5~10mm,頂端可見黏膜缺損或臍樣凹陷,中心有糜爛,隆起周圍無紅暈,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紅斑,以胃竇部多見,持續型及消失型,在慢性胃炎悉尼係統分類中它屬於特殊類型胃炎,內鏡分型為隆起糜爛型胃炎和扁平糜爛型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