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
1.胸痛 食管源性胸痛的特點與“心絞痛”疼痛極為相似。表現為胸骨後或劍突下擠壓性絞痛,如源於反流性食管炎者可呈燒灼樣疼痛,也可為鈍痛。疼痛可向下頜、頸部、上肢或背部放射,部分病人疼痛發作與進食、體力活動和體位(如臥位和彎腰)有關。部分患者口服抗酸劑和硝酸甘油疼痛可緩解。食管源性胸痛患者胸痛發作可自發性,如彌漫性食管痙攣。反流性食管炎病人多有夜間反流發生,因此胸痛發作常在夜間,應注意與“變異型心絞痛”鑒別。
2.食管症候群 包括燒心、反酸、上腹部灼燒感、吞咽困難或吞咽痛等。其症狀的輕重與原發病有關,例如彌漫性食管痙攣,患者多有進食疼痛、哽噎感,進食刺激性食物可誘發。
3.食管外症候群 繼發於胃食管反流的食管源性胸痛,當夜間反流嚴重時,吸入導致慢性肺支氣管病變,患者主訴有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難或哮喘。食管裂孔疝患者,胸痛是典型和經常性的,當嵌頓時發生嘔吐、腹痛。自發性食管破裂者,胸痛呈窒息樣、瀕死樣,並可伴有呼吸、脈搏加快和休克。這些食管外和全身的症狀和體征,不僅提供了食管源性因素的線索,同時也是與心源性胸痛重要的鑒別要點。
1.食管源性胸痛的臨床特點
(1)與性別、年齡相關,男性高於女性,男∶女為2∶1,發病高峰年齡在50歲後。
(2)疼痛多在吞咽時發作或加劇,常發生於餐後1h,持續4~5min放射至肩部。
(3)疼痛常位於胸骨後,Redel等研究證明當食管發生痙攣或胃食管大部分患者伴有胸痛,39%在胸骨後,35%在劍突下,1/3的患者向後背放射,後者可能是與心絞痛鑒別的重要線索。
(4)常伴有食管疾病的其他症狀如非進行性吞咽困難、燒心、反酸和夜間反流等。
(5)胸痛伴有食管形態學病變者,除胸痛外,有較明顯的消化係統症狀;胸痛伴有食管運動障礙者,除胸痛外,部分患者缺乏明顯的消化係統症狀。
二、診斷
食管源性胸痛必須結合臨床表現和各種檢查方法,才能作出正確的病因學診斷。對反複發作性胸骨後或胸骨下疼痛的患者,首先應進行心血管方麵的檢查,以排除心髒疾患。然後進行常規食管鋇劑造影、內鏡檢查,以明確食管是否有功能或結構的異常,必要時進行食管動力學特殊監測。部分患者胸痛與食管異常的因果關係不易確立,因此,尚需進行激發試驗。為提高陽性檢出率,可進行聯合檢查。Richter報道910例非心源性胸痛患者的檢查。單獨食管測壓、依酚氯銨(騰喜龍)試驗及滴酸試驗檢出食管源性胸痛的陽性率分別為28%、23%及7%,采用聯合檢查陽性檢出率為48%,明顯優於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