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經期乳腺癌一般治療
絕經期乳腺癌西醫治療
一、手術治療:
(1)手術治療:
①乳腺癌根治術:此手術最先由Halsted在19世紀末創建,為經典的乳腺癌手術方式。手術範圍包括切除整個乳房及其皮膚以及周圍脂肪組織,同時切除胸大、小肌及其筋膜,以及腋窩及鎖骨下所有脂肪組織和淋巴結。後來有人又將手術範圍擴大到同側乳內淋巴鏈,甚至鎖骨上淋巴結,所謂的擴大根治切除術。但是經多年國內外臨床資料分析表明,擴大切除術並不能提高病人的無病生存率及總生存率,而手術的並發症及致殘率則明顯高於根治術。因此,此手術近年已很少使用。
②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此手術是在根治術基礎上的改良而成,包括兩種基本術式,即切除胸小肌的Patey術式及保留胸大小肌的術式。改良根治術在國外自20世紀70年代初已迅速取代了經典的根治術,成為Ⅰ、Ⅱ期乳腺癌治療的標準手術。
③全乳腺切除加放射治療:自1971年開始,美國和加拿大34家醫院做了一項前瞻性隨機分組研究,結果表明,對Ⅰ期乳腺癌而言,無論是根治術,單純乳腺切除加腋窩放療,還是單純乳腺切除術,其5年生存率都一樣;後來人們還發現,即便是Ⅱ期乳腺癌施行全乳腺切除術與全乳切除加腋窩淋巴結區放療,5年生存率也無差別。這些結果再次證明,對於Ⅰ、Ⅱ期乳腺癌的預後不受手術範圍的影響。
④區段性乳腺切除或腫瘤局部擴大切除術:區段性切除術(又稱象限切除)是指切除乳腺範圍小於1/4。腫瘤局部擴大切除術是指切除腫瘤及其邊緣0.5~1.0cm的正常乳腺組織。這兩種手術都必須行腋淋巴結清除術及術後全乳放療。自20世紀70年代始,歐美各國就開始了縮小Ⅰ、Ⅱ期乳腺癌手術範圍。目前經典根治術在這些國家已很少應用,而保留乳房手術治療正逐漸已成為Ⅰ、Ⅱ期乳腺癌的一種治療方式。這是對半個多世紀以來乳腺癌外科治療經驗進行科學總結的結果,反映出人們對乳腺癌生物學特性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傳統的觀點認為,乳腺癌的擴散是按一定的時間和距離的次序進行的,即隻有在離腫瘤原發灶較近的淋巴結為腫瘤充滿時腫瘤細胞才會進而轉移到下一個淋巴結,血行轉移是到晚期才出現的現象,也就是說隻有到晚期腫瘤才能發生全身擴散,而在這之前乳腺癌是能被整個切除和治愈的,從而認為手術範圍大小直接影響病人的預後,但這種理論從未能得到嚴密的臨床觀察和實驗室研究證實。現在研究資料多傾向於腫瘤的轉移是無次序的,跳躍式的,不一定由近向遠,即使在疾病的早期甚至是亞臨床級,癌細胞也可以經血液循環發生全身擴散。因此手術範圍的大小對病人的預後就難以產生決定性作用,這也是乳腺癌縮小手術治療的理論基礎。
(2)輔助性放射治療:
輔助性放療分為術前和術後。目前對Ⅰ、Ⅱ期乳腺癌術前放療僅有少數報道,目的在於破壞原發癌灶和轉移至局部淋巴結的癌細胞,提高術後生存率,而術後放療則較為普遍。Ⅰ、Ⅱ期乳腺癌術後是否需要放療,目前多循以下原則:①原發灶在乳腺外帶、、腋窩淋巴結病檢陰性者行根治術或改良根治術後可不需放療,腋窩淋巴結陽性時術後照射乳內區和鎖骨上下區。
②原發灶在中央或內帶者,腋窩淋巴結病檢陰性,術後隻照射乳內區,腋窩淋巴結陽性時術後照射乳內區及鎖骨上下區。
③行保留乳房外科治療者,不論其腋窩淋巴結陰性還是陽性,除行淋巴結轉移區域照射外,另加全乳腺區或胸壁照射。
(3)輔助化療:
現已公認,乳腺癌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在腫瘤形成之初,癌細胞便不斷地自瘤體脫落入血循環係統,其中大部分被機體免疫防禦機製所消滅,但也有少數可逃逸免疫係統,在機體生長增殖。因此,提高乳腺癌患者的遠期生存率,全身化療便是一個重要的手段。
二、術後化療:
①腋淋巴結陽性乳腺癌的術後化療。目前,對腋窩淋巴陽性Ⅰ、Ⅱ期乳腺癌術後需化療已無爭議。這是因為能肯定地降低複發和轉移的危險性,顯著提高無瘤生存率;1~3個腋窩淋巴結陽性者化療,優於≥4個淋巴結陽性者。
②腋窩淋巴結陰性乳腺癌患者術後化療這個問題目前爭論較多。既往認為腋窩淋巴結陰性乳腺癌者預後良好,僅通過局部區域治療即可治愈。但NSABP等幾組國際性協作研究表明,術後化療可明顯降低腋窩淋巴結乳腺癌的局部複發及遠處轉移率,可使局部複發率降低30%左右。
但對所有陰性病例進行化療也不恰當,因為隻有1/3陰性病例可從化療得益。因此有人提出淋巴結陰性化療的指征:①原發腫瘤>2.0cm;②雌激素受體(-);
③組織學和核分級Ⅲ級或Ⅲ級以上;④年齡≤40歲。符合其中2條或以上時即應考慮化療。
三、其他治療:
1.內分泌治療:
①卵巢切除或卵巢輻照:此治療主要應用於絕經前或絕經不到1年者,老年患者不適應。現已證明,雌激素受體(ER)陽性者卵巢切除有效率可達到60%~80%,而陰性者僅10%。因此,目前雙側卵巢切除對ER陽性患者作為一線治療手段。NSABP資料表明預防性去勢是無益的。
②腎上腺及垂體切除術:由於這兩種手術效果不確切和並發症多,加之近年來氨魯米特(氨基導眠能)藥物(此藥具有替代腎上腺切除作用)的應用,目前這兩種手術臨床已很少使用。
③藥物治療:A.雄激素:某些研究者認為,對抗雌激素和垂體切除治療無效的患者雄激素可能有效,對骨轉移的患者雄激素可能具有更好的效果。目前此藥僅作為第三、四線內分泌療法應用。一般用於絕經後老年女性。B.雌激素:對晚期乳腺癌有效,但對絕經前患者無效,僅用於某些絕經後老年患者的二、三線治療。雌激素和雄激素對乳腺癌作用機製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它們對垂體的抑製和卵巢功能的抑製。C.孕激素:此藥也是對絕經的老年患者效果好,ER和孕激素受體(PR)陽性者效果更佳。孕激素的治療機理可能是它能阻止雌激素受體在核內的積蓄,這一作用是通過有選擇性地抑製胞漿ER而達到的。
④他莫昔芬(三苯氧胺):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是一種非甾體類抗雌激素藥物,可為各期乳腺癌選擇病例提供有益內分泌治療。他莫昔芬(三苯氧胺)對絕經後患者的作用已很明確,對絕經前病例的確切作用尚不清楚。此藥多作為手術後的輔助治療藥物。但有研究表明,對於老年患者,因其他疾病不能手術,或餘生不長不願手術,單一使用他莫昔芬(三苯氧胺)可獲得滿意效果,不失為一種外科手術的有效替代措施。早年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治療用藥持續時間較為保守,多為1年。現在大組的臨床觀察發現,2年以上效果更佳。因此目前一般同意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治療持續時間至少為2年,最好應用5年或持續到複發。他莫昔芬(三苯氧胺)不同於其他內分泌治療藥物,它在長期使用後副作用小。他莫昔芬(三苯氧胺)在ER陽性病例有效率達60%,而陰性者僅5%~8%,因此目前此藥多用於ER陽性的乳腺癌病人。
2.Ⅲ、Ⅳ期乳腺癌治療
(1)Ⅲ期乳腺癌手術治療:
影響Ⅲ期乳腺癌手術方式選擇的因素包括,癌的大小、位置、分期、組織學類型及患者年齡及全身情況。根據國內外報道的經驗來看,多數人認為,對Ⅲa期乳腺癌,在有綜合條件的醫院,原則上以改良根治術為主要的術式。有以下情況應行經典根治術:
①腫瘤與胸肌粘連固定;
②腋窩淋巴結廣泛轉移或融合成團;
③廣泛皮膚受侵或有衛星結節。對Ⅲb期乳腺癌多數人主張在手術前後輔助化療基礎上行擴大的乳腺單純切除為主,酌情使用經典根治術式。
(2)輔助治療:
對此期病人術後均應行放療、化療及內分泌治療。
生物治療
(1)非特異性主動免疫治療:
①凍幹卡介苗 (BCG):凍幹卡介苗(BCG)多用於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綜合治療,多數研究表明它可提高化療緩解率,延長存活期。
②左旋咪唑(LMS):對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治療效果不佳,但對Ⅲ、Ⅳ期患者可延長生存期。
③其他:多糖類如酵母多糖、香菇多糖、雲芝多糖K及菌類多糖、海藻酸鈉(海藻酵鈉),這些製劑均能增強單核吞噬細胞係統活性及有不同程度的抑瘤和溶瘤作用。
(2)細胞因子療法:
①幹擾素(IFN):早期的臨床研究表明,幹擾素(IFN)治療乳腺癌的反應較為滿意。幹擾素(IFN)與內分泌治療或化療有較好的協同作用。幹擾素(IFN)不僅可協同他莫昔芬(三苯氧胺)的療效,還能逆轉癌細胞對雌激素拮抗藥物的抵抗性。
②阿地白介素(白細胞介素-2,IL-2):近年發現阿地白介素(IL-2)與化療藥物聯合應用治療乳腺癌確有一定效果。它還可以降低化療毒性反應,使化療順利進行。
(3)效應細胞過繼免疫療法:目前過繼免疫療法(ACT)已成為腫瘤生物治療中令人矚目的領域。已有3種效應細胞(LAK、CTL、TIL)用於乳腺癌ACT的臨床研究。
四、預後:
乳腺癌最易發生轉移的器官是腋窩淋巴結。一般根據淋巴結活檢及切除的淋巴結中陽性淋巴結所占的比例來判斷預後。影響預後的其他因素還有:原發灶的大小、腫瘤的組織學及核分級、受體情況年齡、neu/HER2基因表達情況P53基因、組織蛋白酶D、DNA倍體及細胞增殖指數等。受體情況之所以有用是因為它可用來指導治療,如抗雌激素治療。病灶大小可以說明在發現之前腫瘤生長的時間,從而大概估計有無轉移。最近還發現預後與周期蛋白D、環氧合酶-2(COX-2)等因素有關。
乳腺癌比較容易轉移的器官還有肺、骨骼、肝髒以及腦,它們為何會成為乳腺癌轉移的靶器官呢?有學者通過基礎研究,認為是因為這些器官存在著乳腺癌細胞的趨化因子如果這種論點正確,那麼就為治療乳腺癌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
由於絕經後婦女早期病變的生存率高,因此早期發現並正確診斷很重要。年齡越大腫瘤生長及轉移越慢,這對絕經婦女的生存率十分有利。
絕經期乳腺癌辨證論治
絕經期乳腺癌中醫治療
一、中醫偏方:
1.海藻30g,海帶30g,決明子30g,女貞子25g。水煎日服2次.
2.三根湯:藤梨根60g,野葡萄根30g,枸骨樹根30g,雲實30g,八角金盤3g,生南星3g。口服,每日1劑,煎2次分服。先將生南星煮1—2小時,再加其它藥煎煮。本方報告服用2個月治愈乳腺癌1例。方源浙江諸暨縣馬劍公社寺塢大隊醫療站。
3.麝香0.5克,生半夏3克,丁香3克,木香3克。共研細末,薄棉紗裹,塞對側鼻孔裏。
4.鹿角尖100克。薛荔果100克,共研細末。每日10克,黃沙糖和陳醋送下。
5.龜板數塊炙黃研末,黑棗肉搗爛為丸,每日10克,白開水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