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內胚竇瘤一般治療
陰道內胚竇瘤西醫治療
一、治療:
1.像其他少見的疾病一樣,由於可利用的病例較少,還無法弄清該病的生物學行為,因此,至今無理想的治療方案,從現有的病例看,該病既可以直接侵襲周圍組織,也可以通過血液和淋巴向遠處轉移,預後較差,未治療的病例在症狀出現2~4個月後死亡。
1965年以前,采用手術和(或)放射治療,效果均不佳,根治性手術範圍從陰道切除術到整個盆腔清廓術,造成性功能及生育能力的喪失,有時可能喪失膀胱和直腸,長期的放射治療可造成卵巢功能破壞,盆腔骨骼生長異常,股骨頭壞死及骨髓破壞等並發症,並且可引起新的腫瘤發生。
2.從1970年開始,化療藥物已作為內胚竇瘤的整個治療的一部分,VAC方案目前認為是最有效的化療方案,目前推薦的治療方案是保守性手術(局部切除或陰道部分切除術)加化療,該方案可改善預後,減少並發症的發生率及保存患兒的生育功能,保守性切除術可消除陰道壁上的腫瘤細胞,使化療更有效,如陰道壁上殘留腫瘤組織即使有術後的有效化療,也易導致局部複發。
3.Hwang認為保守性手術應至少行部分陰道切除術,單純的腫瘤切除即使跟上有效的化療也不可能防止局部複發,血清AFP的水平是診斷和監測複發的有用指標。有僅用化療獲得較好療效的報道,Bochner報道一位患有陰道內胚竇瘤的16個月的女嬰,采用PEB(cisplatin bleomycin etoposide)方案治療兩個療程,盆腔CT檢查示腫瘤明顯縮小,繼續行兩個療程的化療,陰道鏡檢查見陰道後壁有一小的殘留腫瘤,活檢示壞死組織及小部分可見腫瘤組織;再給予兩個療程的化療,血清AFP正常,CT示在陰道壁仍有小的殘留包塊,行剖腹探查術切除殘留病灶,病理組織切片示僅見纖維化組織,未見腫瘤細胞,隨訪6年未見複發,他認為術前行化療可以減少腫瘤的負荷,使保守性手術更加可行,協和醫院沈鏗報道了兩例患者僅采用化療方案(分別為PVB方案和PEB方案)使腫瘤組織消失,活檢未見腫瘤細胞,分別隨訪19和22個月未見腫瘤複發。
4.Hander報道一例出生15個月的女嬰,臨床出現無誘因的無痛性陰道流血,B超檢查未發現異常,CT示陰道有2.5cm×3cm的包塊,並懷疑侵蝕骨盆壁,胸部及腹部CT未發現轉移灶,血清AFP為8913ng/ml,在全麻下行膀胱鏡,陰道鏡檢查並行活檢,快速冰凍切片示陰道葡萄狀肉瘤,常規病理切片見AFP陽性及Schiller-Duval小體,確診為陰道內胚竇瘤,給予誘導化療(cisplatin,etoposide,bleo-mycin)3個療程後CT檢查未見殘餘病灶,血清AFP降到8ng/ml,在麻醉下再次活檢未見殘餘腫瘤,化療4個月後AFP升高,CT檢查見在子宮與陰道的交界處有一2cm的包塊,行陰道腫瘤完全切除,再給予5個療程的化療,血清AFP降到正常,MRI檢查未見包塊殘留,兩個月內AFP再次升高到16000ng/ml,再用長春新堿,放線菌素D和環磷酰胺進行化療,血清AFP暫時降為正常,化療5個療程後AFP開始升高,盆腔MRI顯示腫瘤增大,給予異環磷酰胺,碳化鉑,依托泊苷(鬼臼乙叉苷)1個療程的補救化療,並行前盆腔清廓術,包括輸卵管卵巢切除術,經腹全子宮切除術,全陰道切除術,次膀胱切除術及全尿道切除術,手術期間給予盆腔放療,用乙狀結腸重建陰道,部分乙狀結腸修補膀胱,闌尾用作尿道,術後給予大劑量的化療藥物碳化鉑,依托泊苷(鬼臼乙叉苷)及苯丙氨酸氮芥(左旋溶肉瘤素),並輸入以前冷凍的自體外周血幹細胞,AFP一直正常,隨訪6年仍無腫瘤複發。
5.Young報道了6例病人,手術治療後再給予長春新堿,放線菌素D和環磷酰胺治療,其中兩人還接受了放射治療,所有病人在手術後2到9年仍存活,因此,保守性手術後給予化療,加或不加放療,可以有效地控製這種腫瘤。
二、預後:
1.陰道內胚竇瘤惡性程度高,預後惡劣,由於此瘤甚少,故尚無大宗5年生存資料,中數生存期11個月,2年內死亡10%~15%,複發者多在12個月內出現,50例的報道中有3例存活超過5年,最長者為23年,近年報道5年生存率達18%(Aartsen,1993),由於此瘤可分泌甲胎蛋白(AFP),故檢測血清甲胎蛋白的數值作為監測治療效果和腫瘤複發的指標。
陰道內胚竇瘤辨證論治
陰道內胚竇瘤中醫治療
一、中醫治療:
1. 抑癌片:生馬錢子、天花粉、重樓各5斤,甘草1斤、馬錢子去皮,香油炒至酥脆,與其它三味藥共為細麵加澱粉打成片劑,每片 0.3g,內取日 3次;初起每次 3片,無不良反應增加每次5片,不分療程、持續服藥。多數體力增強,食欲增加;服藥過量或過久,有手腳發緊的症狀,停藥後消失、本方解毒消腫化瘀。
2. 掌葉半夏方:掌葉半夏適量,製成內服片劑;口服,每天3次,總量約合生藥60g具有明顯的清熱解毒抗癌作用。
3.防治放療、化療毒副反應
l)參芪防毒湯:黃芪、黨參各3Og。五味子、補骨脂、炒白術各15g,麥冬20g,當歸、茯苓、陳皮、清半夏各12g,水煎,每日一劑分2~3次口服,於化療前三日開始服用。本品具有扶正抗癌、補陰養血、行氣燥濕、健脾和胃止嘔、化瘀散結之功能,能夠防止化療帶來的毒副反應。使化療順利完成。
2)養血升白飲:黨參、黃芪、當歸、熟地、女貞子、雞血藤、土茯苓各15g,焦白術、補骨脂各10g,炙山甲、生甘草各6g,焦山植、焦神曲各9g,陰虛加生地、龜版各15g;陽虛者加巴戟、仙茅各12g;心血不足者加酸棗仁、夜交藤各12g;濕熱者加黃柏、澤瀉各10g、本方具有補氣健脾,平衡陰陽,活血解毒之功效、用於因化療所致的白細胞減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