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糜爛和宮頸癌有什麼關聯

作者:養生專家  時間:2013-01-03 00:00:00  來源: 大眾養生網


  宮頸糜爛是一種危害非常大的婦科疾病,困擾著很的女性朋友,宮頸糜爛是近幾年發病率很高的一種婦科疾病,很多人都錯誤的認為該病是導致宮頸癌的直接原因,其實宮頸糜爛積極治療是完全可以治愈的,那麼究竟宮頸糜爛和宮頸癌是否有關聯呢?


  很多宮頸糜爛患者都被告知該病會誘發宮頸癌的發生,讓他們感到非常的恐慌,其實兩者是沒有必然的聯係的。


  宮頸癌,這一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的女性惡性腫瘤,每年會奪去全世界近30萬女性的生命。近年來,宮頸癌發病率的不斷增高及發病年齡的年輕化,喚起了人們對這一疾病的關注。然而目前,仍有不少女性對宮頸癌的認識存在誤區。宮頸癌其實並不可怕,它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


  誤區一:感染HPV=宮頸癌

  宮頸癌的發生和一種叫作人乳頭瘤的病毒(HPV)關係密切。研究表明,持續感染高危類型的人乳頭瘤病毒,是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發生的必要因素。絕大多數宮頸癌患者的體內都能檢測出這種病毒。


  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通過性接觸而感染HPV病毒。約有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過這類病毒。


  然而,感染了HPV並不一定會患宮頸癌,因為每個健康女性體內都有一定的免疫力。研究證實,感染HPV後,大多數女性的免疫係統可以把進入體內的HPV清除。隻有少數女性由於無法消滅進入體內的HPV,造成HPV持續感染,才有可能引起宮頸癌前病變。其中有部分患者會進一步發展成為宮頸癌,這一過程約5到10年。


  感染HPV後是否會進展為宮頸癌,還與HPV的類型有關。HPV病毒大約有100多種亞型,女性生殖道感染HPV最常見的類型分別是6、11、16、18型,其中HPV6和HPV11型屬於低危型,而HPV16和18型則屬於高危型,來自世界各國的宮頸癌研究發現,HPV16型和HPV18型在宮頸癌患者中的感染率最高。


  誤區二:宮頸糜爛會變成癌

  許多女性都存在這樣的誤解,以為宮頸糜爛會引起宮頸癌,因而對宮頸糜爛感到非常恐懼。劉惜時教授告訴記者,這兩者其實並沒有必然的聯係。


  從醫學上來說,女性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外翻,替代宮頸鱗狀上皮,醫生在檢查時,會發現宮頸局部充血呈現紅色,就稱其為 “宮頸糜爛”。糜爛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爛”,它可以是一種生理現象,育齡期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宮頸管內柱狀上皮外翻,替代宮頸鱗狀上皮,呈現出“糜爛”狀。而女性在青春發育期前和絕經期由於體內雌激素水平相對低,所以“糜爛”也少見。


  值得注意的是,宮頸糜爛也可以是一種常見的炎症狀態。早期宮頸癌在外觀上和宮頸糜爛的表現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如果在婦科檢查中發現宮頸糜爛,不能掉以輕心,需要通過進一步的細胞學檢查及活組織檢查來明確診斷,排除宮頸癌的可能,並正確治療。



  誤區三:不重視婦科檢查

  從感染HPV病毒,到宮頸癌的發生發展有一個漸進的自然病程,一般長達5到10年左右。因此,女性隻要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完全有可能及時發現疾病的“苗頭”,並將其扼殺在萌芽階段。目前,早期宮頸癌患者經治療後,其五年生存率可達到85%到90%。


  育齡期女性務必不能忽視每年進行婦科檢查,包括巴氏塗片或液基細胞學(TCT)檢查等宮頸細胞學檢查,是發現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重要方法。尤其是以下宮頸癌的易發人群,更不可掉以輕心:


  持續感染高危類型的HPV病毒者,即HPV病毒檢測發現HPV16、HPV18呈陽性者;

  性行為因素不良者,包括開始性生活的年齡過早、多個性伴侶、性衛生不良等都會使患宮頸癌的發病危險增加;


  早婚早育、多產多孕的女性;

  性病患者,無論男方或女方患有生殖道濕疣、梅毒、淋病等都會增加女方患宮頸癌的幾率;


  免疫功能低下、吸煙、營養不良者。

  誤區四:“蛛絲馬跡”視而不見

  宮頸癌在早期可能不會引起患者任何的不適,有些症狀也非常容易被忽視。育齡期女性應該學會關注身體發出的“健康警報”,有時雖然隻是“蛛絲馬跡”,卻有可能藏有隱患。


  接觸性出血 主要是指在性生活後出血或在婦科檢查、大小便後出血。即使是一次、量少,也應提高警惕。


  白帶異常 多數宮頸癌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白帶增多。因此,女性平時應該關注白帶的性狀、量的多少和有無臭味。尤其是當發現大量水樣或黏液性白帶時,必須引起注意。


  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大家對宮頸糜爛和宮頸癌有什麼關聯都了解了吧,宮頸糜爛和宮頸癌是沒什麼直接聯係的,隻要患者積極的治療,是可以治愈的!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