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養生網

發燒怎麼物理降溫

郝薇 兒科 副主任醫師

山東省立醫院 三甲

發熱時進行物理降溫的方法主要包括多喝水、溫水擦浴、冰袋冷敷、使用退熱貼以及調節室溫等。這些方法通過促進散熱或減少產熱達到降溫目的,但需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選擇。

1、多喝水

發熱會導致體內水分流失加快,適當增加溫水或淡鹽水的攝入量,可補充體液,促進排汗和排尿。汗液蒸發能帶走體表熱量,尿液排出也有助於調節體溫,避免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2、溫水擦浴

將水溫控製在32-34℃,用毛巾蘸取後擦拭頸部、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流經部位。通過水分蒸發帶走熱量,每次擦拭10分鍾左右,注意擦拭後及時擦幹皮膚,避免著涼加重不適。

3、冰袋冷敷

將冰袋用薄毛巾包裹後,置於前額、腋下等部位冷敷。低溫能通過傳導作用降低局部皮膚溫度,但需注意單次冷敷不超過30分鍾,防止凍傷,間隔1小時後再重複使用。

4、退熱貼

退熱貼中的凝膠層含有水分和清涼成分,貼於額頭後可逐漸揮發吸熱。這種無創降溫方式適合嬰幼兒或夜間睡眠時持續使用,需4-6小時更換一次以保證效果。

5、調節室溫

將環境溫度控製在24-26℃之間,避免穿蓋過厚衣物。適當開窗通風或使用空調,保持空氣流通有助於體表散熱,但需避免冷風直吹患者。

物理降溫期間需每小時監測體溫變化,若體溫持續超過38.5℃或出現寒戰、意識模糊等情況,應及時就醫。避免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膚或引發酒精中毒。嬰幼兒、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進行物理降溫時,需特別注意觀察精神狀態和生命體征。

推薦文章

推薦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