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養生網

靜脈曲張是什麼

趙豔平 血管外科 副主任醫師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三甲

靜脈曲張是指靜脈因血液淤滯、靜脈管壁薄弱等因素導致的靜脈迂曲、擴張現象,常見於下肢。其形成與靜脈瓣膜功能不全、長期靜脈高壓、遺傳等因素有關,可能導致皮膚色素沉著、潰瘍等並發症。

1、病因及發病機製

靜脈曲張主要因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導致血液回流受阻,靜脈內壓力升高。長期站立、重體力勞動、妊娠等因素可增加下肢靜脈壓力,誘發或加重病情。遺傳因素也可能導致靜脈壁結構異常,使其容易擴張。

2、臨床表現

患者常出現皮下淺靜脈迂曲隆起,呈蚯蚓狀或團塊狀。伴隨下肢沉重感、腫脹、瘙癢,久站後症狀加重。嚴重時可能出現皮膚變硬、色素沉著,甚至形成經久不愈的潰瘍。

3、分類及好發部位

最常見為下肢淺靜脈曲張,占病例70%以上。其次可見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多繼發於肝硬化)和精索靜脈曲張。盆腔靜脈曲張多見於妊娠期女性,可能引起會陰部不適。

4、並發症風險

長期靜脈高壓可導致皮膚營養障礙,出現脂性硬皮病或濕疹樣改變。最嚴重的並發症是曲張靜脈破裂出血,尤其是食管靜脈曲張出血可能危及生命。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較正常人增高3-5倍。

5、診斷與幹預措施

彩色多普勒超聲是首選檢查,可評估瓣膜功能及血流動力學。治療包括壓力治療(彈力襪)、硬化劑注射、激光閉合術等。手術方式如大隱靜脈高位結紮術,適用於嚴重病例。新型的CHIVA手術通過血流動力學矯正保留靜脈。

建議避免連續站立超過2小時,休息時抬高患肢15-20厘米。BMI超標者需控製體重,穿著醫用二級壓力彈力襪可延緩進展。出現皮膚改變或潰瘍時應及時就診血管外科,規範治療可有效改善預後並預防嚴重並發症。

推薦文章

推薦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