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一種嬰兒期常見的髖關節發育異常,主要表現為股骨頭與髖臼對位不良或完全脫離。該病可能與遺傳、胎位異常等因素相關,早期發現和治療對預後至關重要。
該病的發生與胎兒在子宮內髖關節發育異常有關,如臀位產、羊水過少等可能增加患病風險。部分患兒存在家族遺傳傾向,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新生兒期症狀常不明顯,部分表現為雙腿長度不等、大腿皮紋不對稱或髖關節活動受限。隨著患兒成長,可能出現跛行、步態異常或活動後疼痛。臨床診斷需結合體格檢查及影像學評估,如超聲檢查適用於6個月以下嬰兒,X線檢查則適用於較大兒童。
若未能及時幹預,可能導致髖關節畸形、骨關節炎等並發症。治療方法根據患兒年齡和脫位程度選擇,6個月以內嬰兒可采用Pavlik吊帶等支具固定;6個月至2歲幼兒可能需要閉合複位及石膏固定;嚴重脫位或大齡兒童常需手術矯正。建議家長定期關注嬰兒下肢活動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就醫篩查。規範化的早期幹預可使多數患兒獲得良好功能恢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