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蟾蜍主要分為中華大蟾蜍和黑眶蟾蜍兩種。中華大蟾蜍主要生活在泥土或者是在石下棲居,通常是夜裏出來覓食。黑眶蟾蜍主要是分布比較廣,通常在東北、華北、陝西等地可見到。因為他們體內有一種華蟾素,所以在中藥材中可經常見到。蟾蜍皮可用來治癰疽,腫毒慢性氣管炎等病症。那麼接下來祥細介紹下蟾蜍皮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1、對免疫功能的作用,華蟾素,從中華大蟾蜍全皮中提取的水深性製劑。華蟾素可顯著升高正常與免疫抑製及致敏小鼠血清IgG的含量,對體液細胞及非特異性細胞免疫功能均有促進作用。腹腔注射0.1ml/隻華蟾素注射液,連續14天後可明顯地提高白細胞總數,增加小鼠的IgG含量和家免的抗“H”凝集效價的提價,但對T淋巴細胞的百分率隻可增加19%。腹腔注射給予10ml/(kd·d)×7d則華蟾素對正常小鼠血清IgG含量沒有影響,可明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數。同時還發現,華旬素對環磷酰胺引起的白細胞下降、減少淋巴細胞的百分率入IgG降低有緩角和對抗作用,亦可提高在抗原刺激下的機體血清IgG抗體水平。
2、對乙型肝炎的抑製作用,華蟾素能明顯抑DHBV的複製並且有較強的抗病毒作用。以1ml/kg和3ml/kg華蟾素肌內注射給予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麻鴨,3ml/kg華蟾素對鴨肝病理有明顯改善,但有3隻麻鴨血清DHBV DNA含量在停藥後略有回升,提示工物未能完全抑DHBV直至破壞病毒超螺旋結構,同時臨床觀察和采用2215細胞體外試驗的均發現,華蟾素抗DHBV療效隨用藥劑量增加而提高。
3、抗癌作用,口服給予20g/kg華蟾素顯著換製小鼠瘤(S180)、小鼠肝癌實體型(Heps)、小鼠網經隻細胞瘤(L2)等腫瘤生長,抑製率達30%以上;而8g/kg及3g/kg華蟾素對3種瘤株有一定抑製作用但不顯著,同時小鼠背毛柔潤光澤、體重增加比空白組、環磷酰胺組明顯,表明抑製腫瘤生長作用強弱與劑量有一定的量效關係,亦提示它在抑瘤生時,不傷害正常細胞。另有報道複方蟾皮膠囊具有輻射增效和一定程度的防禦放射引起的副作用。從新鮮蟾皮中提得的阿瑞那蟾蜍精10μg對小鼠P388白血病細胞生長的抑製率為52%。
以上詳細的介紹了3種常見的功效與作用。而製作藥材時,主要是在夏季和秋季進行捕捉,采去蟾酥,再除去骨髒,最後是將體腔撐開曬幹。因為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毒,利水消脹,所以通常可用在內服,外用,或是做成幹品研末調敷。但需要注意表熱及虛脹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