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出現心髒功能的患者越來越多,很多人最擔心的問題是先天性的心髒病,因為心髒病是治不好的,很有可能會出現心髒功能的受損和衰減,另外患者需要注意,心髒疾病的患者還大多數會伴有肺部功能的感染,而最常見的是心髒房室間隔缺損,這位身體造成的傷害會更大。
症狀體征
心室間隔缺損的症狀體征
據統計,約20%的小口徑缺損可在幼兒期自行閉合,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嬰幼兒的的室間隔缺損患病率約為0.3%,而據成年人屍檢資料,室間隔缺損的發現率僅為0.03%,可充分證明自行閉合這一事實,室間隔缺損不經手術治療,其平均壽命為25~30歲,出現艾森曼格綜合征後,生命期限明顯縮短。
缺損口徑較小,分流量較少者,一般無明顯症狀,缺損較大,分流量較多者,可有發育障礙,活動後心悸,氣急,反複出現肺部感染,嚴重時可出現呼吸窘迫和左心衰竭等症狀,當產生輕度至中度肺動脈高壓,左至右分流量相應減少時,肺部感染等情況見減輕,但心悸,氣急和活動受限等症狀仍存在,或更形明顯,重度肺動脈高壓,產生雙向或反向(右至左)分流時,出現紫紺,即所謂艾森曼格綜合征,體力活動和肺部感染時紫紺加重,最終發生右心衰竭。
治療方法
心室間隔缺損的治療方法
室間隔缺損外科治療有一期手術與二期手術之分,前者即逕行缺損修補術,後者為先行肺動脈環束術,以後擇期行缺損修補術。
肺動脈環束術。方法為以寬3~4mm的Teflon帶條,環繞肺總動脈中段1周,收緊帶條並將其兩端相互縫連,其鬆緊度以環束遠段肺動脈壓力低於體動脈壓力的50%為度,借以增加右室壓力,減少經室間隔缺損的左向右分流量,作為過渡性手術,以避免嬰兒期大口徑缺損直視修補手術的高死亡率。
待1~2年後,再擇機施行缺損修補術。此法是基於臨床觀察到單純性室間隔缺損合並中度肺動脈口狹窄的病人,其病情較穩定,且一般不產生明顯的肺動脈繼發性病變這一客觀事實,由Müller等於1963年所創用,並一度得到推廣。
近年來,該手術已罕用,理由主要是肺動脈環束術本身的死亡率亦較高(16%左右)加上日後施行缺損修補術的死亡率(10%左右),數字就更高;環束術的鬆緊尺度難以掌握,術中術後發生過鬆過緊的因素較多,有因過鬆而需行第二次環束術者,過緊則促使經缺損反向分流及右心衰竭;第二期手術時,除修補室間隔缺損外,尚需拆除肺動脈上的束帶,操作十分困難,易損及肺動脈壁,或因肺動脈已呈器質性狹窄,需行管腔擴大手術,甚至有術後因肺動脈狹窄而需再次手術者。
近年來由於嬰幼兒心內直視手術的發展,一期手術的死亡率反較二期手術的總死亡率低,總的效果也較好,因此晚近多主張一期修補術。肺動脈環束術僅限用於極少數有特殊情況的病嬰,如多發性篩孔型缺損、伴有主動脈縮窄導致嚴重心衰者,以及伴有其他複雜性心內畸形,嬰兒期難以滿意糾治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