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水電工程屬於隱蔽工程,是最容易糊弄業主的了。
購買家庭裝修材料時的“貓膩兒”頗多、令人防不勝防。少數建材商在暖氣、乳膠漆、瓷磚、板材和木地板等大宗材料上,采取以次充好、缺斤少兩等辦法,來牟取不義之財。
何先生家在裝修時是自己購買的主要裝飾材料,因此買了當時市場上品質最好的材料。但在入住後幾個月,裝修異味一直不散。不得已,請來專業人士檢查,發現他家使用的是含有有毒物質的劣質塗料。原來何先生購買的乳膠漆,還未開封就讓施工隊賤價盜賣了。客廳的地板顏色與臥室的一樣,但摸上去手感不一樣,專業人員檢查後發現,原來客廳鋪的是特級地板,而臥室鋪的是一級地板。 幾乎所有的裝修“過來人”都或多或少地遇到過一些裝修中的材料問題,其中常見的“陷阱”也有很多種。
陷阱一:號稱專業采購,實際是街邊采購
現在幾乎所有的裝飾公司都號稱材料統一配送,但一些不正規的裝飾公司,一方麵實力不夠無法達到統一采購和配送,另一方麵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又不受類似家居市場等第三方的約束,在配送材料的過程中多是由幹活兒的工長自行為每個業主采購材料,工長一般不會去正規的建材市場,而多選擇路邊小材料店,價格既低廉,又能拿到一定的回扣。
陷阱二:裏應外合
普通消費者對於裝修材料的好壞大多是外行,通常要由裝修工陪同購買。“拖垮累垮”業主是一些有“經驗”的裝修工常用的手段,他們通常會十分“認真負責”地陪業主一家挨一家地逛材料市場,但不是說這家質量不好,就是說那家價格有詐。幾圈下來,在業主精疲力竭時,裝修工就會不失時機地推薦幾家“信譽較好”的商家,在那裏材料質量自然沒問題,價格也令人滿意,但往往送上門的貨早已被調包。殊不知,裝修工人還能得到其中5%—15%的回扣。
陷阱三:以次充好
像塗料、大芯板等最易在此做文章。如合同中標明使用質量好、大品牌的乳膠漆,但如果是由裝飾公司代購,那麼施工人員會將一些便宜的雜牌漆裝進舊的名牌漆罐中,給消費者象征性地過過目就開始噴刷了。或者施工工人和業主一起去建材市場購買,等漆桶運回裝修工地後,工人再用假冒偽劣產品替換,然後把那些優質漆偷賣或轉移到別的工地使用。因為戶主不可能24小時在工地駐守,不法施工隊總有機可乘。
另外像瓷磚等,商家給消費者看的明明是一等品,而提貨提的就是二等品了,消費者若沒注意,就算蒙混過關。或者,箱子上標的是一等品,裏麵裝的材料早換成了二等品了。
陷阱四:偷梁換柱糊弄業主
在包工包料的裝修中,個別施工隊在采購材料時做手腳,有些以低劣的商品冒充名牌產品,以低價次品充當正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