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癤時耳痛劇烈,張口咀嚼時加重,並可放射擊至同側頭部。多感全身不適,體溫或可微升。當腫脹嚴重堵塞外耳道時,可有耳鳴及聽力減退。檢查有耳廓牽引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軟骨部皮膚有局限性紅腫。紅腫成熟破潰後,外耳道內積膿流出耳外,此時耳痛減輕。
外耳道後壁癤腫嚴重者可使耳後溝及乳突區紅腫,應注意與急性乳突炎鑒別。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病史,發熱較明顯,無耳廓牽拉痛,而有乳突部壓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顯充血,膿液較多;X線乳突攝片示乳突氣房混濁或有骨質破壞。彌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現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檢查亦有耳廓牽拉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皮膚彌漫性紅腫,外耳道壁上可積聚分泌物,外耳道腔變窄,耳周淋巴結腫痛。慢性者耳發癢,少量滲出物。外耳道皮膚增厚、皸裂、脫屑,分泌物積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狹窄。
1. 急性彌漫性外耳道炎 發病初期耳內有灼熱感,隨病情發展,耳內腫脹,且疼痛逐漸加劇,外耳道有分泌物流出,初期是稀薄的分泌物,逐漸變稠成膿性。 檢查:有耳屏壓痛和耳廓牽引痛;外耳道彌漫性充血,腫脹,潮濕,有時可見小膿皰;外耳道內有分泌物;如病情嚴重,耳廓周圍可水腫,而周圍淋巴結腫脹或壓痛。
2. 慢性外耳道炎常使患者感耳癢不適,有少量分泌物流出。檢查:外耳道皮膚多增厚,脫屑,或有痂皮附著,撕脫後外耳道皮膚呈滲血狀。可有少量粘稠的分泌物,或有白色豆渣狀分泌物堆積在外耳道深部。
耳根焮熱脹痛:多由肝胃毒火上炎所致,主要表現為耳根腫痛發熱。 耳廓牽拉疼:由細菌感染的外耳道炎引起,主要表現為牽拉耳廓時感到疼痛。
注意糾正挖耳習慣,遊泳、洗頭時汙水入耳後應及時拭淨,及時清除或取出外耳道耵聹或異物。總之,保持外耳道幹燥、避免損傷、最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