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運動曆史小故事

作者:養生專家  時間:2013-09-03 00:00:00  來源: 大眾養生網

 

蹴鞠運動

曆史上是非常受人們歡迎的,有著很多有趣的曆史故事,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下麵小編給大家介紹幾個曆史故事。

第一個因踢球名垂史冊的人

西漢時期的項處是第一個因足球而名垂史冊的人。《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名醫淳於意為項處看病,叮囑他不要過度勞累,但項處不聽,仍外出踢球,結果嘔血身亡,這也使得項處成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個狂熱“球迷”。

蹴鞠位置分工的形成

漢代蹴鞠是訓練士兵的手段,製定了較為完備的體製。如專門設置了球場,規定為東西方向的長方形,兩端各設六個對稱的“鞠域”也稱“鞠室”,各由一人把守。場地四周設有圍牆。比賽分為兩隊,互有攻守,以踢進對方鞠室的次數決定勝負。

經過漢代的初步流行,唐宋時期蹴鞠活動達到高潮,甚至出現了按照場上位置分工的踢法。唐代蹴鞠已有多種方式,有比賽巔球次數的“打鞠”,有場地中間掛網、類似網式足球的“白打”,有多人參與拚搶的“躍鞠”,還有了設立球門的比賽,這種方式每隊有一定人數和固定位置,規定隊員隻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踢,不能移動。

史上第一份首發名單

南宋《武林舊事》曾列出了“築球三十二人”競賽時兩隊的名單與位置:“左軍一十六人:球頭張俊、蹺球王憐、正挾朱選、頭挾施澤、左竿網丁詮、右竿網張林、散立胡椿等;右軍一十六人:球頭李正、蹺球朱珍、正挾朱選、副挾張寧、左竿網徐賓、右竿網王用、散立陳俊等”。這恐怕是曆史上的第一份足球“首發名單”了。

第一個因踢球而當官的人

施耐庵的《水滸全傳》中,寫了一個由踢球發跡當了太尉的高俅。小說雖然在人物事跡和性格上作了誇張,但基本上是宋代的事實。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當了殿前都指揮使,這要算是最早的著名球星之一了。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很多人都知道古代有種叫蹴鞠的體育遊戲,有好事者稱此藝乃現代足球的鼻祖。其實,隻能說蹴鞠與足球很相似,從球本身的構成及運動遊戲規則來看,二者並非一回事。晉人郭璞在《三蒼解詁》中稱,蹴鞠是一種毛丸,可蹋戲。漢朝劉向認為,蹴鞠為黃帝所創,是當時的一種軍中遊戲。劉向的話當然是信不得的,蹴鞠大概起源於戰國時代,《史記》曾記載戰國時山東臨淄一帶就流行蹴鞠。

漢高祖劉邦的父親早年曾是一踢球高手,劉邦當了皇帝後,其父一天到晚踢不著球十分鬱悶。《西京雜記》記載:“高祖竊因左右問,(劉邦父)正以生平所好,皆屠販少年,鬥雞蹴鞠以為欣,今皆無此,故不樂也。”劉邦也不是當年的街頭蠱惑仔了,端著高皇帝的架子放不下來,宮中好手又太少,自然不好組織一支皇室球隊來娛樂自己的父親。相比之下漢武帝就比較放得開。漢武帝在東部巡狩,封禪泰山之後,意興所致,也喜歡踢上幾腳蹴鞠,還讓文官們寫賦來讚頌自己。據說漢武帝平定西域(大概是匈奴藩屬下的西域邦國)後,得了一胡人俘虜,身長善躍,蹴鞠技藝十分了得,“蓋炫其便捷跳躍,帝好而為之。群臣不能諫。”看來這位胡人很有範巴斯滕的手段,他也許是曆史上最早引進的外籍球員了。

曹操也是踢球高手,至少是位超級球迷。《魏略》稱有個叫孔桂的,蹴鞠玩的實在太好,“故太祖愛之,每在左右。”三國時蹴鞠也很盛行,《會稽典錄》曾說:“三國鼎峙,互興金革。士以弓馬為務,家以蹴鞠為學。”所以,如果有人大話曆史,稱鄉村地主出身的張飛是超一流的鋒線殺手,倒也並非是空穴來風。

唐人踢球場麵甚為火爆。唐朝仲無顏寫了篇《氣毬賦》,文中說,“廣場春霽,寒食景研,交爭競逐,馳突喧闐”,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冬春之交,萬象更新,正是唐人踢球的好時光,場麵上對抗激烈,節奏快捷。賦中還說“或略地以走丸,乍淩空以月圓”,看來唐人對低平球和高空球的控製技巧掌握的很熟絡。

《水滸傳》中第一回中提到街頭幫閑混混高逑,因球踢的好得到了端王即後來的宋徽宗賞識。當年端王在玩蹴鞠時,球落到了高逑麵前,隻見高逑,抖擻精神,使了一個漂亮的“鴛鴦拐”,把球踢還給端王。高手一出手,便知有沒有。高逑憑這個鴛鴦拐,一下子把全場的人都給鎮住了。高逑如果活在今天,李毅怎麼也出不了名。高逑會被球迷尊稱為“高逑大帝”,並有體育記者為其撰寫“高逑本紀”。羅納爾多也會在記者招待會上一臉真誠的說:“我的護球,很像中國的高逑。”大宋流行的是踢球,球技不高的人難免會受到排擠。就拿那個八十萬禁軍教頭林衝來說吧,雖使得一身好槍棒,卻踢得一腳臭球。難怪幫閑混混高逑還能執掌白虎堂,林衝卻最後家破人亡,被逼上梁山。估計武鬆、魯智深輩也不是踢球的料,三五腳都停不了球,一場比賽下來還會把蹴鞠踹壞幾隻。球場不得意,前途沒有希望,所以這些人最後隻好上了梁山。這真是:月兒彎彎照九州,幾人踢球幾人愁。隻要球藝超一流,皇上麵前充大牛。

《水滸傳》畢竟是文學作品,人物、情節都是虛構的。不過曆史上真有象高逑這樣的,以高超的蹴鞠技藝,受到皇帝的欣賞進而升官發財的。《宋史王榮傳》曾提到,宋太宗一次談話中說:“張明起賤微中,以蹴鞠事朕,潔己小心,見於輩流。”可見蹴鞠並非不入流的雜藝,隻要機遇好,蹴鞠技藝高超,就如身負登龍術一般,前途不可限量。

中國曆史上,自戰國以來,漢、唐、宋、元、明等朝代都有不少人參與蹴鞠活動,高手也很多,後來到了清朝不知怎麼回事就完全失傳了。到了清末民初,全中國都找不到一個會踢蹴鞠的。難怪西方人死活不承認蹴鞠是現代足球的祖宗。所以到了現代,中國足球很魚腩,長年與雄起無緣。道理很簡單,為“往聖”繼不了“絕學”嘛,一切都從零開始,起點太低,後天努力又不夠,自然技不如人。(秦大路)

《舊唐書》中記載高麗人擅長踢球,“人能蹴鞠”。就是說,在古代高麗,基本上人人都會踢球。蹴鞠在中國古代雖然很流行,也沒有做到這麼普及。韓國有這麼好的曆史傳統,難怪直到現在,中國足球還“逢韓必敗”。(秦大路)

蹴鞠消逝

蹴鞠運動的興衰,與統治者的政策、提倡也是分不開的。

唐宋皇帝大多都重視蹴鞠運動,並把它當作一種軍事訓練手段,遇到比賽時都親臨觀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相沿成風,廣泛開展,這是唐宋時期蹴鞠運動興盛的重要因素。

元朝是由生活在馬背上的蒙古族建立的,出於生存習慣和民族隔閡等多方麵的原因,他們對漢民族的遊戲類型和體育項目不適應,更不提倡。蹴鞠運動不得不從官辦轉移到民間,逐漸成為民間的純娛樂性文化活動。

朱元璋稱帝以後,嚴禁軍人蹴鞠,並下旨“蹴鞠者卸腳”,但由於蹴鞠運動本身的魅力所在,蹴鞠在民間依然盛行。

清朝入關後,喜歡射獵的滿族統治者,對漢民族的蹴鞠也實行了禁止政策。順治皇帝曾口諭禁止踢球,對蹴鞠要“即行嚴禁”。後來,乾隆皇帝幹脆明令禁止蹴鞠活動,民間的蹴鞠運動因此受到了極大的限製。

大家看來上麵的

蹴鞠運動

的曆史故事有沒有什麼啟發嗎,說明足球在曆史上就十分受人們歡迎的,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大家可以關注本站其他內容。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藥企品牌推薦

查看更多>>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推薦文章

推薦問答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