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動脈炎的治療方法

作者:養生小編  時間:2016-09-22 15:22:57  來源: 大眾養生網

這種大動脈炎總是在人們不經意的時刻出現,早期發現還算比較容易痊愈;如果是晚期,不加緊治療,要想治好就很難了。

一、治療

  某些患者於發病早期有上呼吸道、肺部或其他髒器感染因素存在。有效控製感染,對防止病情的發展可能有一定意義。

  1、活動期治療目前認為激素對本病活動期患者的治療是有效的,包括發熱、疼痛、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陽性可於短期內得到改善,病情緩解,血沉恢複正常。有人根據血沉增快的程度分為2組:①20~40mm/h,②>40mm/h。前者可不用激素治療,後者則有應用指征。一般潑尼鬆(強的鬆)30mg一次/d頓服,維持4周後逐漸減量,每2~4周減少5~10mg,以後每2~4個月減少2.5mg,以血沉不增快為減量的指標,劑量減至每天10~5mg時,應維持一段時間。少數患者每天服用5mg達15~20年,病情穩定,未發現任何副作用,說明長期小劑量服用激素對控製病變活動是有幫助的。如用潑尼鬆無效,可改用地塞米鬆進行治療,病情危重者可靜滴氫化可的鬆(氫化考的鬆)每天100mg,但合並結核或其他感染或惡性高血壓者,則不宜長時間應用激素。

  還可試用免疫抑製劑硫唑嘌呤、環磷酰胺等。一般均與激素合用,可減少激素用量。但此法應用較少,效果尚難肯定。雷公滕多甙片,具有抗炎及免疫抑製作用,其效用與皮質激素相似,而無皮質激素的副作用。對皮質激素有耐藥性,或禁忌的大動脈炎患者可以其替代,當與皮質激素合用時可提高療效,減少激素的劑量及副作用。按每天每公斤體重1~1.5mg,分2~3次口服,長期服用應注意月經減少或閉經,白細胞減少。孕婦忌用。除按活動期治療外,伴有腦或肢體缺血表現者應並用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抗血小板及抗高血壓等藥物進行治療。

  2、穩定期的治療

  (1)擴張血管及改善微循環藥物:口服藥物可選用抗栓丸,每次2~3粒,3次/d;曲克蘆丁(維腦路通)0.2g~0.3g,3次/d;地巴唑20mg,3次/d;血管舒緩素(胰激肽釋放酶)60~120U,3次/d;羥乙基澱粉(706代血漿)250~500ml,加入川芎嗪靜滴120~160mg,1次/d,2~3周為一療程,可降低血漿黏稠度,減低紅細胞聚集,延長凝血時間。

  (2)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50mg,1次/d;雙嘧達莫(潘生丁)25mg,3次/d。

  (3)抗高血壓藥物:藥物治療並非腎血管性高血壓的首選方法,僅對腎動脈成形術或外科手術禁忌者或拒絕接受上述治療者,采用藥物降壓治療,對一般降壓藥物反應不佳。目前討論最多的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治療腎血管性高血壓,對單側腎動脈狹窄所致的腎素依賴性高血壓,在用其他降壓藥物無效時,可服用轉換酶抑製劑,有效地控製血壓,防止並發症,但此類藥物可降低狹窄側腎血流量,故服用時應監測腎髒功能改變。對雙側腎動脈狹窄或單功能腎(自然或人工移植)所致高血壓,對轉換酶抑製劑是絕對禁忌,並且療效也欠佳。

  β-受體阻滯藥,由於對腎素係統的抑製作用有限,降壓療效欠佳,應采用聯合用藥治療腎血管性高血壓,有人報道鈣拮抗藥與β-受體阻滯藥,如氨氯地平10mg;與阿替洛爾(氨酰心安)50mg合用有效。臨床上應結合具體病情與藥物反應,聯合用藥來控製血壓達到相應水平。

  (4)介入性治療:大動脈炎屬多發性病變,當累計鎖骨下動脈、胸腹主動脈、腎動脈、髂動脈或冠狀動脈產生明顯局限性狹窄,引起腦、心髒、肢體相應缺血時,有介入治療指征者,應首選介入治療,可獲得較好的療效。由於動脈擴張後再狹窄發生率較高,約20%~30%,故近幾年來,對腎動脈開口部狹窄,或伴有動脈夾層,或再狹窄的患者,主張在擴張的基礎上,植入支架可明顯減少再狹窄發生率。關於頸動脈狹窄的介入治療,也有文獻報道,本法可能產生腦缺血並發症,臨床上應慎重選擇。

  (5)外科治療:藥物或介入治療無效,並有外科治療指征者,應采用手術治療,可解決或改善狹窄遠端缺血症狀,防止發生並發症。

  ①頸動脈明顯狹窄引起腦供血不足,暈厥,視力障礙,可行升主動脈-頸動脈血管重建術。

  ②胸腹主動脈廣泛狹窄引起上肢區域性高血壓或下肢間歇跛行,可行狹窄遠近端主動脈架橋術。

  ③腎動脈阻塞(單側或雙側)引起腎血管性高血壓,可行血管重建術或腎髒自身移植技術,若腎髒重度萎縮,無功能或腎動脈狹窄病變廣泛,可行腎切除術。近年來對有些雙側腎功能狹窄患者,一側行PTRA,另一側行手術治療,獲得滿意的療效。

  ④並發冠狀動脈明顯狹窄引起心絞痛或心肌梗死者,可行冠狀動脈架橋術。

  ⑤並發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中度以上)引起心髒明顯擴大,心功能下降,心絞痛頻繁發作,可行主動脈瓣置換術。

  3、中醫治療

  (1)辨證論治

  大動脈炎是由於機體先天稟賦不足,外邪內侵,阻滯經脈,內攻髒腑所致。本病常因虛致實,或虛實夾雜,使病情錯綜複雜。臨床辨證分6型治療。

  ①風寒濕痹阻:

  主症:發熱,周身倦怠乏力,下肢沉重,關節酸痛,胃脘痞滿,患肢動脈減弱或無脈,舌質淡,舌苔白,脈沉細或細弱。多見於大動脈初期。

  治法:益氣溫陽,散寒祛濕,活血通痹。

  方藥: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

  生黃芪15g,桂枝6g,炒蒼術12g,赤、白芍各10g,薏苡仁15g,茯苓15g,羌活10g,防風10g,當歸10g,川芎6g,雞血藤15g,生薑12g,大棗5枚。

  ②陰虛內熱:

  主症:低熱或午後潮熱,心悸,頭暈,四肢酸軟乏力,肢體關節疼痛,口幹,舌質紅,舌苔薄白,脈細數。多見於大動脈炎急性活動期。

  治法:養陰清熱,活血通絡。

  方藥:養陰活血湯。

  生地30g,玄參30g,赤芍30g,雞血藤20g,當歸15g,青蒿15g,白薇15g,丹皮15g,牛膝15g,川芎15g,黃芩10g,甘草6g。

  加減:伴有心煩、口苦、麵紅、眩暈、頭痛,血壓高者,證屬陰虛陽亢,方用天麻鉤藤飲合杞菊地黃丸加減,如天麻10g,鉤藤10g,黃芩10g,桑寄生15g,枸杞子15g,熟地30g,丹皮15g,茯苓15g,丹參30g,甘草6g。

  ③濕熱瘀阻:

  主症:周身困重倦怠,低熱不退,肢體麻木,關節遊走性疼痛,胃脘痞滿,納差,便溏,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濡細。多見於大動脈炎活動期。

  治法:清熱利濕,活血通絡。

  方藥:甘露消毒丹加減。

  茵陳15g,黃芩10g,連翹10g,滑石15g,薏苡仁15g,蘇梗10g,藿香10g,菖蒲10g,鬱金10g,丹參15g,路路通10g,木通6g。

  加減:如頭沉重身痛者,去木通,加蔓荊子。胃脘脹滿者,去滑石、木通、連翹,加蒼術、炒枳實、佛手。

  ④氣滯血瘀:

  主症:精神倦怠,麵色晦暗,肢體疼痛或麻木,女子經行不暢或閉經,患肢皮色蒼白,發涼,動脈搏動減弱,舌質暗,舌苔薄白。多見於大動脈炎穩定期。

  治法:活血化瘀通絡。

  方藥:活血化瘀方加減。

  忍冬藤60g,玄參20g,當歸10g,丹參30g,薏苡仁30g,川芎15g,赤芍15g,海風藤15g,桃仁12g,紅花12g,桂枝9g,甘草12g。

  加減:下肢無脈者加牛膝、土元;胸悶氣短者加厚樸、土茯苓。

  ⑤脾腎陽虛:

  主症:全身怕冷,腰膝酸軟,食少便溏,肢體發涼,倦怠乏力,舌質暗淡有瘀斑,脈沉細。見於大動脈炎穩定期。

  治法:溫腎健脾,散寒活血。

  方藥:補腎活血湯。

  熟地30g,桑寄生30g,當歸15g,雞血藤15g,牛膝15g,補骨脂15g,川芎10g,紅花10g,白術10g,茯苓15g,仙靈脾15g,狗脊15g,陳皮10g,甘草6g。

  ⑥氣血兩虛:

  主症:身體虛弱,倦怠無力,麵色萎黃,頭暈,心悸氣短,視物模糊,舌質淡,舌苔薄白,脈沉細或無脈。見於大動脈炎後期嚴重缺血期。

  治法:益氣養血,活血通脈。

  方藥:顧步湯加減。

  黃芪15g,黨參30g,石斛30g,雞血藤30g,當歸5g,赤芍15g,牛膝10g,白術10g,地龍10g,甘草6g。

  (2)綜合治療

  ①中成藥:

  A、活血通脈片:每次10片,2次/d,飯後服。

  B、四蟲片:每次10片,2次/d,飯後服。

  C、犀黃丸:每次6克,2次/d。

  D、複方丹參片:每次5片,3次/d。

  E、毛冬青片:每次5片,3次/d。

  F、龍膽瀉肝丸:每次6克,3次/d。

  G、當歸補血丸:每次6克,3次/d。

  ②中藥靜脈用藥:無論是大動脈炎活動期還是穩定期,均可獨立或配合其他方法應用。

  A、複方丹參注射液:20~40ml加入500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1次/d,15天1個療程。

  B、川芎嗪:80~160mg加入500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1次/d,10天1個療程。

  C、脈絡寧注射液:60~80ml加入生理鹽水500ml中靜脈滴注,1次/d,15天1個療程。

  D、刺五加注射液:20~40ml加入生理鹽水500ml中靜脈滴注,1次/d,10天1個療種。治療期間注意觀察是否有過敏反應。

  ③針灸療法:

  A、上肢動脈炎:取肩中俞、臂膈、內關、外關、曲池、陽溪、合穀、足三裏。強刺激,留針15~30min,1次/d。

  B、下肢動脈炎:取足三裏、陽陵泉、血海、三陰交、解溪、伏兔。強刺激,留針15~30min,1次/d。

  ④熏洗療法:上下肢病變,可用活血止痛散(金銀花、蒲公英各30g,苦參、黃柏、連翹、木鱉、白芷、赤芍、丹皮、甘草各10g)水煎外洗,水溫50℃左右,每次30min,1次/d。

  3、護理

  (1)護理問題:

  ①發熱、乏力、關節疼痛。

  ②頭痛、眩暈、高血壓。

  ③並發心、腎、腦的損害。

  (2)護理目標

  ①降低體溫、減輕關節疼痛不適。

  ②嚴密觀察病情、預防並發症的發生。

  ③加強護理、預防意外發生。

  ④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鍛煉,提高免疫功能。

  (3)護理措施:

  ①根據病情,定時做各項檢查,精心觀察,分析病情的變化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

  ②活動期、有腦部缺血症狀及嚴重高血壓者應臥床休息,減少活動。飲食應富於營養、易消化、無刺激性,同時積極鼓勵戒煙。

  ③對長期服用激素者應注意觀察有無繼發感染、水鈉瀦留、糖尿病、骨質疏鬆、低鉀血症、壓瘡、股骨頭壞死等,還注意有無腹痛、嘔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狀。囑患者按醫囑服藥,避免突然減藥或停藥致病情反複。

  ④做好生活護理,關心病人,鼓勵病人樹立信心,保持良好的情緒。

  ⑤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對發熱患者可每天測4次體溫,必要時給予物理降溫。肢體麻木、疼痛者,給予適當的按摩或相應的對症治療。每天測血壓,比較患肢與健肢血壓差異及脈搏搏動情況。注意患肢血液循環變化狀況及有無疼痛、寒冷及感覺異常等。如出現頭痛、眩暈或暈厥等腦缺血症狀,應置患者平臥位並立即通知醫師。有明顯腦供血不足和嚴重高血壓者應臥床休息,設專人護理,密切觀察病情,防止發生意外,防止發生壓瘡或感染。

  ⑥針對原發病,以抗感染、抗風濕、抗結核治療。

二、預後

  本病為慢性進行性血管病變,受累後的動脈由於側支循環形成豐富,故大多數患者預後好,可參加輕工作。預後主要取決於高血壓的程度及腦供血情況,糖皮質激素聯合免疫抑製劑積極治療可改善預後。

  Ishikawa和Maetani隨訪一組病人15年,發現約有83%生存時間超過15年,死亡原因通常為腦血管意外、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66%伴有嚴重並發症,如重度高血壓、中度或重度主動脈瓣返流、主動脈瘤及視網膜病變;沒有並發症者的生存率可達96%。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也需要注重自己的身體狀況,這種大動脈炎,通過上麵的介紹,我們就大概知道了。一定注意生活細節,保護自己身體健康。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