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心悸的治療方法

作者:養生小編  時間:2017-01-09 14:47:24  來源: 大眾養生網

由於心氣虛心悸疾病的症狀比較令人尷尬,所以很多人在得病後都會默默忍受,不到萬不得已都不想去醫院進行治療,其實,疾病隻有在早期治療效果才最好,所以患者不應諱疾忌醫,找到正確的心氣虛心悸的治療方法,積極治療才是解決之道。

  溫胃舒膠囊-主要成:黨參、附子(製)、黃芪(炙)、肉桂、山藥、肉蓯蓉(製)、白術(炒)、山楂(炒)、烏梅、砂仁、陳皮、補骨脂。

  功能主治:溫胃止痛。用於慢性胃炎,胃脘涼痛,飲食生冷,受寒痛甚。

  參苓白術丸-補脾胃,益肺氣。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主要成份:人參 茯苓 白術(麩炒)   山藥 白扁豆(炒) 蓮子   薏苡仁(炒) 砂仁 桔梗   甘草

  歸脾丸- 益氣健脾,養血安神。用於心脾兩虛,氣短心悸,失眠多夢,頭昏頭暈,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具有健脾養心、益氣補血的功效。該藥適用於食少體倦、麵色萎黃、健忘失眠、心悸及各種出血等症。

  主要成份:黨參、白術、黃芪、龍眼肉、酸棗仁、木香、當歸、遠誌、甘草、茯苓、大棗、生薑等12味中藥組成。

  適應症狀:

  一、小兒慢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二、神經衰弱

  三、氣血兩虛竇性心動過緩及陣發性心動過速.

  四、氣血兩虛型婦女更年期綜合征

  五、缺鐵性貧血

  六、氣血兩虛型冠心病,改善心慌、胸悶、胸痛等症狀。

  七、胃十二指腸潰瘍

  八、氣血兩虛型頑固性失眠

  補脾益腸丸-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澀腸止瀉。用於脾虛泄瀉症,臨床表現為腹瀉腹痛、腹脹、腸鳴等症。禁忌:健脾固澀的藥,服用後能加重腸道水濕。

  主要成份: 外層:黃芪、黨參(米炒)、砂仁、白芍、當歸(土炒)、白術(土炒)、肉桂 內層:延胡索(製)、荔枝核、幹薑(炮)、甘草(炙)、防風、木香、補骨脂(鹽製)、赤石脂(煆)   輔料為:聚丙烯酸樹脂II、煉蜜、甘草灰、滑石粉、蓖麻油、乙醇、澱粉、藥用炭、蟲白蠟、單糖漿。

  功能主治:用於脾胃氣虛,清陽不升,中氣虛陷之腹瀉腹痛、腹脹、腸鳴; 氣血不和之粘液血便;或脾陽不足,冷積便秘等。主證為脾胃氣虛;兼證為脾陽不足;次要症為氣血不和。故本方以黃芪、黨參健脾胃為君藥;白術、砂仁化濕和胃為臣藥;肉桂、幹薑、補骨脂溫補脾腎;白芍、當歸、延胡索調和氣血;其中黨參、當歸、白術米炒、土炒旨在入脾胃經;荔枝核、木香行氣散結,散寒止痛;赤石脂固澀下焦,煆用更增其止瀉、止血之功;防風辛能治風,為“風中潤劑”,善治腸風下血、肝強脾弱之腹痛腹瀉;以上均為佐藥。甘草緩急,調和諸藥為使。諸藥合用,共成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澀腸止瀉,止痛止血,生肌消腫之功。

  附子理中丸-主要成分:附子(製)、黨參、白術(炒)、幹薑、甘草。 具有溫中健脾作用,臨床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等病症。

  1.附子-性味: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

  功能主治:用於腎陽不足、畏寒肢冷,脾陽不振、腹痛、便溏。凡腎陽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陽痿、尿頻之症,皆可應用,多配伍肉桂、熟地、菟絲子、山萸肉等同用;如脾陽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之症,配合黨參、白術、幹薑、炙甘草等藥同用。

  2.黨參-性味:性平,味甘、微酸。歸脾、肺經,甘平清肺和脾胃除煩渴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於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

  黃芪補氣、既能升補脾氣,又能益肺固表。黨參補氣,隻能健脾補氣,無固表之力,但黨參還能益氣生津,黃芪則無生津之效。黃芪兼能利水,黨參無利水作用。白術補氣主要是補脾氣,並能健脾燥濕。黨參補氣,脾肺俱補,但燥濕之力不如白術。黃精補氣兼能潤心肺、填精髓、助筋骨,但其性質平和,其效緩慢,久服才能見效。黨參補氣,其效迅速。

  3.白術--【性味歸經】苦、甘,溫。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於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1. 用於脾胃虛弱,食少脹滿,倦怠乏力,泄瀉。補脾胃可與黨參、甘草等配伍;消痞除脹可與枳殼等同用;健脾燥濕止瀉可與陳皮、茯苓等同用。3. 用於表虛自汗。本品與黃芪、浮小麥等同用,有固表止汗之功,可治表虛自汗。

  4.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以至抗癌等藥理作用。在中醫上,甘草補脾益氣,滋咳潤肺,緩急解毒,調和百藥。

  A.用於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前者,常與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後者,常與黨參、白術等同用,如四君子湯、理中丸等。

  B.用於癰疽瘡瘍、咽喉腫痛等。可單用,內服或外敷,或配伍應用。癰疽瘡瘍,常與金銀花、連翹等同用,共奏清熱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飲。咽喉腫痛,常與桔梗同用,如桔梗湯。若農藥、食物中毒,常配綠豆或與防風.

  C.用於氣喘咳嗽。可單用,亦可配伍其他藥物應用。如治濕痰咳嗽的二陳湯;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薑辛湯;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湯;治熱毒而致肺癰咳唾腥臭膿痰的桔梗湯;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幹薑湯等。另風熱咳嗽、風寒咳嗽、熱痰咳嗽亦常配伍應用。

  D.用於胃痛、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常與芍藥同用,能顯著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如芍藥甘草湯。

  E.用於調和某些藥物的烈性。如調味承氣湯用本品緩和大黃、芒硝的瀉下作用及其對胃腸道的刺激。另外,在許多處方中也常用本品調和諸藥。   此外,現代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常與烏賊骨、瓦楞子等同用。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幹草梢作治療熱淋尿痛的的輔助藥。   與大豆合用有解毒的功效。

  5.砂仁性味:--味辛,性溫。歸經:歸脾經、胃經、腎經。   功能: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

  主治:用於濕濁中阻,脘痞不饑,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6.白芍::--味苦,平。"入肝、脾經 虛寒腹痛泄瀉者慎服

  功用主治: 理中氣,治脾虛中滿 ,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

  7.當歸 ---性味歸經 性溫,昧甘、辛。歸肝、心、脾經。1、抗缺氧作用;2、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具有抗癌作用;3、護膚美容作用;4、補血活血作用;5、抑菌、抗動脈硬化作用。功能主治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

  8.防風---【性味歸經】味辛、甘,性微溫。 歸膀胱、肝、脾經。【功效】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 [主治]外感表證,風疹瘙癢,風濕痹痛,破傷風。能發汗,又能止汗;能止瀉,又能通便;能止血,又能通經.

  9.木香:-----性味:辛味辛;苦;性溫 肺虛有熱者,慎毋犯之。元氣虛脫及陰虛內熱,諸病有熱,心痛屬火者禁用。陰虛津液不足者慎服. 功效:行氣止痛;調中導滯  主治:胞脅脹滿足 ;脘腹脹痛;哎吐泄瀉;痢疾後重

  10.柴胡---【性味歸經】:苦,微寒, 歸肝經、膽經。【功效】:疏散退熱,升陽舒肝。[主治]: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鬱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不調。

  11.五味子---【性味歸經】:溫;酸、甘;歸肺、心、腎經 【功效】:味酸,溫,無毒。益氣,補精,溫中,潤肺、養藏強陰 。[主治]: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用於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短氣脈虛,內熱消渴,心悸失眠。,禁忌:增加胃酸及降壓作用。

  12.遠誌-【性味歸經】:苦、辛,微溫。歸心、腎、肺經。【功效】:安神益智,祛痰,消腫。。[主治】:用於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驚悸,神誌恍惚,咳痰不爽,瘡瘍腫毒,乳房腫痛。

  沈遠誌同人參、茯苓、白術能補心;同黃芪、甘草、白術能補脾;同地黃、枸杞、山藥能補腎;同白芍、當歸、川芎能補肝;同人參、麥冬、沙參能補肺;同辰砂、金箔、琥珀、犀角能鎮驚;同半夏、膽星、貝母、白芥子能消驚痰;同牙皂、鉤藤、天竺黃能治急驚;同當歸六黃湯能止陰虛盜汗;同黃芪四君子湯,能止陽虛自汗。獨一味煎膏能治心下膈氣,心氣不舒。獨一味釀酒,能治癰疽腫毒,年久瘡痍,從七情鬱怒而得者,服之漸愈。

  香砂養胃丸-溫中和胃。用於不思飲食,胃脘滿悶或泛吐酸水。

  主要成分:木香、砂仁、白術、陳皮、茯苓、半夏(製)、香附(醋製)、枳實(炒)、豆蔻(去殼)、厚樸(薑製)、廣藿香、甘草、生薑、大棗。

  1.砂仁---【性味歸經】:味辛,苦,性溫。歸經:歸脾經、胃經、腎經。陰虛有熱者忌服。【功效】: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 [主治]:用於濕濁中阻,脘痞不饑,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2.木香---【性味歸經】:味辛,性溫。歸經:歸脾;胃;肚;肺經 髒腑燥熱,胃氣虛弱者禁用。【功效】:行氣止痛;調中導滯。 [主治]:用於濕濁中阻,脘痞不饑,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3.香附---【性味歸經】:辛微苦甘,平.。歸經:入肝、三焦經。宜忌:凡氣虛無滯、陰虛血熱者忌服。【功效】:理氣解鬱,調經止痛。用於肝鬱氣滯,胸、脅、脘腹脹痛 ,消化不良,月經不調

  香砂和胃丸-健脾開胃,行氣化滯。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脘腹脹痛,吞酸嘈雜,大便不調。不適用於脾胃陰虛,主要表現為口幹、舌紅少津、大便幹。

  主要成分:木香 砂仁  陳皮 厚樸(薑炙)  香附(醋炙)  枳殼(麩炒) 廣藿香  山楂  六神曲(麩炒) 麥芽(炒)  萊服子(炒) 蒼術 白術(麩炒) 茯苓  半夏曲(麩炒) 甘草  黨參

  (1)肝胃不和型:治則:采用舒肝理氣和胃解鬱之法。方藥:可選用柴胡疏肝散合沉香降氣散加減。方中柴胡、芍藥、川芎、香附疏肝解鬱,陳皮、枳殼、甘草理氣和中,共奏理氣止痛之功。後方中沉香、香附降氣,砂仁、甘草和胃,川楝子,玄胡索疏肝止痛。

  (2)脾胃虛弱型:治則:溫中健脾。方藥:可選用香砂六君子湯合黃芪建中湯加減。前方中黨參、茯苓、白術、炙甘草為四君子湯健脾;陳皮、木香、砂仁和胃降逆。後方中黃芪益氣補中;白芍、桂枝、炙甘草、生薑、大棗、飴糖為小建中湯,溫中散寒緩急止痛,適用於脾胃虛弱,而兼有中焦生寒、四肢不溫、泛吐清水、喜溫嘻按,進食可緩者。

  (3)胃陰不足型:治則:養陰益胃。方藥:方選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加減。前方中北沙參、麥冬合養胃陰;生地、枸杞子滋肝養胃;當歸養肝活血且有流通之性;川楝子疏肝理氣,合當歸則潤養腸道,有疏通大便之功,後方內白芍、生甘草甘酸化陰、濡養胃液、緩急和營,有止痙的作用。

  (4)胃絡瘀血型:治則:宜活血化瘀止痛。方藥:偏實、偏熱者,方可選失笑散合丹參飲加大黃、生甘草。如偏血虛之瘀血,則方選調營斂肝飲加白芨、三七。如中虛偏寒,脾不統血,可選黃土湯加減。失笑散內五靈脂,生蒲黃行血散瘀止痛。丹參飲內含丹參、檀香、砂仁理氣血和胃止痛。加大黃、生甘草可瀉熱止血。調營斂肝飲中當歸、川芎、白芍、阿膠養血止血;枸杞子、五味子、酸棗仁、獲神柔肝斂肝;陳皮、木香、生薑和胃理氣散瘀,煆海蛤殼軟堅散結,製酸止痛。加三七、白芨化瘀止血護膜。黃土湯內含灶心黃土、白術、炮附子、炙甘草溫陽健脾;阿膠、幹地黃養陰滋陰;黃芩苦寒反佐。可加三七、花蕊石、白芨粉以此瘀收斂止血。

  (5)肝胃濕熱型:證候:嘈雜、泛酸,胃脘灼痛,惡心泛嘔,口臭口渴,口苦心煩,苔黃膩,脈弦滑數。治則:宜清泄肝熱、和胃抑酸止痛。方藥:方選溫膽湯合左金丸加味。前方中竹茹、枳實清熱化痰;其中二陳湯(陳皮、半夏、茯苓、生甘草)和胃化痰。左金丸中黃連、吳萸泄肝熱。可加白螺絲殼、煆瓦楞等以抑酸止痛。

  中成藥治療

  (1)按辨證經常使用的中成藥:肝胃不和證可選用加味逍遙丸、舒肝和胃丸、平肝和胃丸、左金丸、氣滯胃痛衝劑等。脾胃虛弱證可選用香砂六君子丸、六君子丸、香砂養胃丸、人參健脾丸等。中焦虛寒證可選用黃芪建中丸、胃瘍靈衝劑、附子理中丸等。胃陰不足證可選用養胃膏、益胃膏等。其他如伴有食滯者可選用保和丸、大山楂丸;伴有心氣虛者可選用生脈口服液;伴有便秘者可選用五仁丸等。

  (2)其它成藥

  ①猴菇菌片(猴頭菌片):3片,3次/日。胃樂寧(本品口服液)1支2~3次/日。

  ②胃益衝劑:1包,2次/日,對肝鬱胃疼之萎縮性胃炎,低酸者適用。

  ③胃安衝劑:1包,2次/日。對胃陰不足,低酸之萎縮性胃炎適用。

  ④胃得安片:能健脾消積、活血消炎、和胃止痛。用於一般慢性胃炎,每次4~5片,3次/日

  四神丸-二神丸與五味子散兩方組合而成。二神丸能補脾腎,澀腸止瀉;五味子散可溫中澀腸。今合二為一,溫補固澀之之功益家,固有“四神”之名。現常用於慢性腹瀉,腸結核等屬脾腎虛寒的久瀉、五更泄瀉、腹痛不思飲食、食不消化,腰酸肢冷等。

  主要成分:補骨脂,吳茱萸,肉豆蔻,五味子。上為末,用水一碗,煮生薑四兩,紅棗五十枚,水幹,取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1)補骨脂:辛苦大溫,能補相火以通君火,火旺乃能生土,故以為君。

  (2)肉蔻:辛溫能行氣消食,暖胃固腸,五味鹹能補腎,酸能澀精。

  (3)吳茱:辛熱除濕燥脾,能入少引厥陰氣分而補火。

  (4)生薑:暖胃;大棗:補土,所以防水。

  (5)蓋久瀉皆由於腎命火衰,不能專責脾胃,故大補下焦元陽,使火旺土強,則能製水而不複妄行矣。

希望大家能夠謹記心氣虛心悸會出現諸多並發症,所以要早日去正規的醫院進行診療,別害羞不敢去谘詢治療,為了自身的健康了,必須大膽樂觀起來。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