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暗紅色血的治療方法

作者:養生小編  時間:2017-01-09 14:47:27  來源: 大眾養生網

工作勞累,長期勞損,容易引發慢性疾病,及時治療是關鍵。嘔暗紅色血的治療方法,是較為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法,患者要依據自身的身體情況,做好適當調整,治療的同時,也要保持身體護理。

  摘要: 目的:探討上消化道大出血最佳護理方式。方法:對5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進行密切觀察護理。結果:經保守治療,出血停止50例,死亡2例。結論:嚴密觀察病情,迅速準確地配合搶救治療,做好臨床護理,是搶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上消化道出血;護理;觀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現為嘔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圍循環衰竭,如處理不當可危及生命。總結我院2004年4月~2008

  年2月3年間收治的52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52例患者中,男37例,女15例,男女之比為2.5∶1;年齡20~75歲,平均51歲。   1.2 臨床表現   嘔血44例,黑便48例,暗紅色便4例;上腹部隱痛38例,反酸30例,上腹部飽脹46例。既往有胃病史25例,3~15年不等;有肝硬化病史1例;合並腰痛、關節炎8例。查體有休克表現22例,上腹部有壓痛49例,腸鳴音活躍17例。      2 結果   經胃鏡檢查41例,其中,十二指腸球部潰瘍18例,胃潰瘍11例,複合性潰瘍2例,糜爛性胃炎2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2例,賁門癌3例,賁門黏膜撕裂症1例,食管癌術後吻合口潰瘍出血1例,1例未見出血灶。該組病例中,出血原因未明9例,1例係門脈高壓症2次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經保守治療出血停止50例,死亡2例。      3 臨床觀察   3.1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   3.1.1 血壓觀察消化道大出血可導致休克,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表現為血壓下降和脈壓差縮小。   3.1.2 脈搏觀察脈搏的改變是觀察休克的主要標誌,休克早期脈搏加速,休克晚期脈搏細而慢。   3.1.3 體溫觀察失血者體溫多低於正常或不升。一般休克糾正後可有低熱或中度熱,一般≤38.5℃,持續數日或數周,原因係出血後分解產物吸收,血容量減少,體溫調節中樞失調而引起發熱;若體溫≥38.5℃,應考慮出血後誘發感染;如體溫持續不退或退熱後又不升則應考慮再出血。   3.2 觀察嘔血、便血性質和量   消化道出血>60 ml可出現黑便,呈柏油樣,有腥臭;出血量多,血液在腸道停留時間短,可出現暗紅色或鮮紅色大便,出血部位在幽門以上可出現嘔血,幽門以下則表現為黑便,反複嘔血或黑便次數多而稀薄,提示有繼續出血。   3.3 觀察尿量   尿量可反映全身循環狀況及腎血流情況,所以應正確觀察24 h出入量。   3.4 觀察意識、四肢情況   出血量在5%以下無明顯症狀;出血量在5%以上可出現眩暈、眼花、口渴;出血量在20%以上可出現煩躁不安、表情淡漠、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狀。   3.5 觀察有無再出血跡象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經常反

  複,出血控製後仍應觀察有否再出血,如患者反複嘔血、黑便,顏色由暗黑變為暗紅,甚至嘔吐物轉為鮮紅色,血壓、脈搏不穩定皆提示再出血。     4 護理   4.1 及時補充血容量   迅速建立兩條靜脈通道,及時補充血容量,搶救治療開始滴速要快,但也要避免因過多、過快輸液、輸血引起肺水腫或誘發再出血,從而加重病情。   4.2 加強基礎護理   4.2.1 體位護理出血期間絕對臥床休息,采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因嘔血引起窒息。   4.2.2 飲食護理嚴重嘔血或明顯出血時,必須禁食,24 h後如不繼續出血,可給少量溫熱、流質、易消化的飲食;病情穩定後,指導患者要定時定量,少食多餐,避免進食粗糙、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時要禁煙、酒、濃茶和咖啡。 4.2.3 口腔護理每次嘔血後,及時做好口腔護理,減少口腔中的血腥味,以免再次引起惡心、嘔吐,同時能增加患者舒適感。

  4.2.4 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及床鋪清潔、幹燥,嘔血、便後及時清潔用物。   4.3 心理護理   患者對疾病缺乏正確認識時,易產生緊張、恐懼的情緒而加重出血,尤其反複出血者因反複住院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感到前途暗淡,消極悲觀,對治療失去信心。因此,做好有效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醫護人員從容的態度、親切的語言、認真的答疑、果斷的決策、沉著、冷靜、熟練的操作,可給患者以安全感,解除患者精神緊張及恐懼心理,有益於良好護患關係的建立和進一步治療的配合[1]。   4.4 用藥指導   嚴格遵醫囑用藥,熟練掌握所用藥物的藥理作用、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如滴注垂體後葉素止血時速度不宜過快,以免引起腹痛、心律失常和誘發心肌梗死等[2],遵醫囑補鉀、輸血及其他血液製品。

  4.5 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的護理   插管前檢查有無漏氣,插管過程中必須經常觀察患者麵色、意識。插管後要保持胃氣囊壓力為50~70 mm Hg(1 mm Hg=0.133 kPa),食管氣囊壓力為35~45 mm Hg,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和量,置管24 h後宜放出氣囊氣體,以免壓迫過久可能導致黏膜壞死,鑒於近年藥物治療和內鏡治療的進步,目前已不推薦氣囊壓迫作為首選止血措施。   4.6 對症護理   發紺者應吸氧,休克者注意保暖,精神緊張者給予安定,肝病者禁用巴比妥類、吩噻嗪類及嗎啡類藥物。

要想遠離嘔暗紅色血這種疾病,就要增強自身免疫力並提高抗病能力,病魔才不會輕易找上門來。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