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神經鞘瘤的治療方法

作者:養生小編  時間:2016-09-22 15:22:58  來源: 大眾養生網

人得了聽神經鞘瘤,幾乎百分之百的人都受過疾病方麵的困擾。毫無疑問,這種病很難治療,一起看一下。

  聽神經鞘瘤的治療以手術為主要選擇,手術有枕下入路、顱中窩入路和經迷路入路三種基本入路。經迷路入路由於內耳破壞,無法保存聽力。經顱中窩入路,首先需要處理的是內聽道上壁,可以充分顯露內聽道內的耳蝸神經、麵神經、前庭神經和內耳的供應血管,這對於耳蝸神經和迷路動脈的保護非常有利。但這種入路視野狹小,骨性標誌不易識別,小腦腦橋角的解剖結構顯露差。出血不易控製,顳葉牽拉明顯,所以該手術入路有較大的局限性。有研究者認為此入路隻適合於年齡小、腫瘤位於內聽道內或腫瘤在內聽道外直徑不超過1cm的病例,而且術前病人有良好的聽力。枕下入路是常為神經外科醫師所采用,主要原因解剖顯露好,腫瘤與腦幹和內聽道的關係顯示較為清楚,適合於所有不同大小的聽神經腫瘤手術,加之高速電鑽提供更為便利的工具來磨除內聽道後壁,電生理對腦神經功能的監測技術,可望在21世紀初期降低小腦腦橋角這一危險三角的聽神經瘤手術死亡率,同時還會有更高的提供麵、聽神經的保全技術。

  聽神經鞘瘤患者的處理主要有3種方案:顯微手術全切術;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和隨訪觀察。年輕患者且證實腫瘤正在不斷增長者,是治療的絕對適應證;70歲及7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無明顯症狀且係列影像學資料顯示腫瘤無增大者,應定期觀察並行影像學隨訪。在大多數國家,根據上述原則對需手術治療的患者,最常用的手術入路是經枕下入路,其次為經迷路入路。神經外科醫師傾向於前者,而神經耳科醫師則傾向於後者。

  手術需考慮一些內科危險因素及同時伴發的內科情況,如充血性心衰、尿毒症等。如果以前曾做過一次手術,如曾經枕下入路行腫瘤的不完全切除術,則本次手術最好改為經迷路入路(反之亦然),這樣可以避免手術通過瘢痕組織或蛛網膜粘連。存在腦積水可影響聽神經鞘瘤的處理。老年患者伴有症狀性腦積水需行分流術,腫瘤切除與否根據它對分流的反應再行決定。如腫瘤不再增長,治療腦積水可能就已足夠。相反,在年輕患者伴有腦積水,而且腫瘤在增長,應該同時治療腦積水和腫瘤。在腫瘤大於2cm的患者,如對側聽力因中耳炎等情況而不是因聽神經鞘瘤而喪失,則應在確定腫瘤再增長之後,再行顯微手術切除。對這類患者,為了在術後較長時間內保留聽力,可考慮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相反在腫瘤小於2cm的患者,因術後聽力保留的可能較大,應考慮顯微切除術。對雙側聽神經鞘瘤患者(NF2),因為要保護聽力,其處理方案及手術入路需特殊考慮。無論顯微外科手術還是立體定向放射治療,NF2患者的術後聽力喪失的風險要比單側腫瘤患者高。

  腫瘤的大小對顯微切除術的入路選擇尤其重要。對保存有用聽力的小腫瘤患者,可根據腫瘤的大小選擇經枕下入路和經中顱窩入路切除腫瘤。如果腫瘤局限於內聽道,可應用經中顱窩入路。即便是管內腫瘤,也有作者傾向於經枕下入路。因此,對小於2cm的單側腫瘤、保存了有用聽力、年齡在70歲以下的患者,可選擇經枕入路。Tator定義有用聽力為:語言接受閾值

  對大型聽神經鞘瘤,尤其是大於4cm的並向頸靜脈孔擴展的腫瘤,傾向於選用經枕下入路,因為經枕下入路比經迷路入路更好地顯示後顱窩。對腫瘤病變類型診斷不清者,尤其是有可能為血管性腦膜瘤時,也傾向於選用經枕下入路,因為腦膜瘤的基底通常為擴展性的,經枕下入路能提供一個較好的視野來處理腦膜的硬腦膜基底。如存在一個高位的頸靜脈球,尤其是伴隨一個前置的高位乙狀竇時,經枕下入路比經迷路入路能更好地顯示內聽道內容物,因而比經迷路更安全。

  總之,經枕下入路適用於大多數身體條件好的年輕患者、單側各種大小的腫瘤以及正在增長的腫瘤。對老年有症狀的聽神經鞘瘤患者,腫瘤大小超過3cm,而且正在增長,可選用經枕下入路或經迷路行顯微切除術。即使是腫瘤部分切除術也可能喪失殘餘的有用聽力,因而在老年患者也要爭取一期手術腫瘤全切。如果一期手術因其他因素如心血管係統不穩定等,不得不中途停止,應考慮二期手術。經枕下入路聽神經鞘瘤切除術的總體結果與其他手術方法大致相似。在較小聽神經瘤患者,致殘率幾乎為零。較大聽神經鞘瘤患者致殘率和死亡率分別為5%~10%和1%~2%。

很多的人因為每天要麵對的事情很多,所以經常的會出現聽神經鞘瘤,可是他們卻不知道,讓自己的身體受到了嚴重的傷害。

  • 男科醫院
  • 婦科醫院
  • 皮膚科醫院

猜你喜歡


相關文章

相關問答


    養生食療




    一周熱門


    熱點排行

    • 飲食
    • 偏方
    • 減肥
    • 美容

    熱門精選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