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腫瘤病人,隻要不犯錯誤,不要做這個放療、化療,生命都可以延長好多年。現在,國外西醫高層,對放療、化療這問題,都開始反思了。
1、腫瘤可以和人共存
首先保住這個病人的陽氣,不要讓他繼續再消耗,然後,想辦法把這個腫瘤慢慢縮小,使這個病人暫時和腫瘤共存。隻有等到它那個陽氣旺了,就可以攻下,把這個腫瘤打敗。
所以呢,這個腫瘤,需要很長時間調理。治療腫瘤病人,隻要不犯錯誤,不要做這個放療、化療,生命都可以延長好多年。
現在,國外西醫高層,對放療、化療這問題,都開始反思了。記得去年《參考消息》登過:美國做過一個試驗,什麼試驗呢?給一部分六十五歲到八十歲這個年齡段正常死亡的老人做屍體解剖。
解剖的結果是,這些人全部都有腫瘤,有的腫瘤有拳頭那麼大,十公分左右。但是本人在生前沒有什麼感覺,一直到死都沒發現自己長了腫瘤。這個說明啥問題啊?
說明,腫瘤可以和人共存,隻要你不驚擾它,它也不能危害你。如果你越是對它采取一些措施——放療了,化療了,手術了……反而促使它很快擴散。
為什麼經過手術腫瘤還可能擴散
美國人,從那個微觀的角度,找了一下最基本的原因。研究結果是:這幾種方法,刺激人體以後,病人體內生長了一種叫異常生長因子二號的東西。
這個東西一旦抬頭,腫瘤就通過淋巴係統、血液係統等各個係統向全身擴散。因此,現在國外基本上都不主張做放、化療了。尋找替代療法,包括中醫療法。
現在許多腫瘤病人,能否搶救過來呢?
腫瘤呢,因為它長在體內,對五髒六腑的損傷過大,有的吧,可以救活,有的就算搶救過來了,不久也死去了。為什麼?因為西醫的放、化療,讓他陽氣更虛,這時使用中藥,往往太晚了。
若在腫瘤早期,中醫治療還差不多。因為不隻說腫瘤,好多病,都不是馬上就得的啊,往往當你發現的時候,整個五髒氣血,都損傷得很嚴重。所以啊,人體內陽氣是將軍,養生就是養陽。
2、中西醫結合可靠嗎?
腫瘤治療應遵循"病證衝突當從證"原則。
即當辨病與辨證發生矛盾時,要毫不猶豫地舍病從證。若對號入座,套用西醫診病病症,則是速其死也。中西醫結合,中醫沒有現成飯可吃。丟棄了“以人為本,辨證論治”的法寶,何來中醫的特色與優勢!
雖然說對腫瘤的認識,目前尚沒有完全成熟的思路,在治療過程中有一些體會,在此求證於同道。
3、得病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1、人身各處,但凡一處陽氣不到,便是病
《素問·生氣通天論篇》言: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陰陽的關係不是對等的,陽氣是主要的,陽主陰從。《內經》強調“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陽氣失於敷布,陰寒得以凝聚是腫瘤的基本病因病機。
人之陽氣的多少取決於脾胃。元陽雖藏於腎,但而要後天脾胃的滋養。元氣升降出入的運行也依賴脾升胃降的斡旋之能。
如果進行中西醫比較,西醫免疫係統的功能可以與中醫的脾勉強對應。大家都承認免疫係統是人體對腫瘤的最後一道防線。換言之,脾胃虛寒是易於發生腫瘤的體質類型。
2、寒濕為患,十占八九
損傷人體陽氣者,寒濕之邪最重,陽氣受損則易形成陰證。《素問·舉痛論篇》言:
“寒氣客於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血泣(澀)不得注於大經,血氣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積疾。”
已經明確表示“因寒而成積”。《景嶽全書·新方八陣》說:
“夫寒之為病,有寒邪侵於肌表者,有生冷傷於脾胃者,有陰寒中於髒腑者,此皆外來之寒,生於無形無響之間,初無所感,莫測其因。”
張景嶽總結寒的成因說:“或因稟受,可因喪敗,以致陽氣不足,多見寒從中生。”人體的津液精血靠陽氣的推動才能運行,寒濕傷陽則津液精血的運行緩慢甚至停滯,易於形成瘀血、痰濕、食積等有形之邪。
有形之邪又會阻礙氣機,形成惡性循環。因此,腫瘤患者除腫瘤本身表現出的諸多症狀以外,多數表現為口不渴,或渴不欲飲,或喜熱飲,手足厥冷,小便清長,大便溏,舌色淡或暗紫,舌體胖大,苔白膩而潤,脈沉細或緊硬等一派陽虛陰盛之象。
有的腫瘤患者有口渴煩熱、惡熱、喜涼飲食、持續高熱或低熱不退等現象,此為假熱或標熱,不能把它作為辨證用藥的唯一證據而恣用寒涼。
這種假熱源於真寒,寒主收引,阻遏氣機,氣機升降出入受阻,鬱而化熱。此時再用寒藥清熱,無異雪上加霜,則犯虛虛實實之戒。
3、情誌內傷
《素問·血氣形誌篇》言:“暴憂之病也。”《素問·疏五過論篇》言:
“必問嚐貴後賤,雖不中邪,病從內生,名曰脫營。嚐富後貧,名曰失精,五氣留連,病有所並。”
《諸病源候論》言:
“夫五噎,雖有五名,皆陰陽不和……憂恚嗔怒所生。”
又言:“憂恚則氣結,氣結則不宜疏,使噎。”
《外台秘》謂:
“五病(指五膈)同藥,常以憂愁思慮,因而得之。”
薛立齋的《外科樞要》認為:肉瘤之生,始於“鬱結傷脾”。
根據我們對腫瘤患者的了解,他們中大多數人有情誌事件的刺激,有的病人治療後效果不錯,但由於精神的刺激又使病情加重。憂恚則氣結,氣結則陽氣不通,陽氣不通則出現在何髒何經絡,則腫瘤就有可能發生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