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傳統的國家,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非常的多,中藥就是一種非常傳統的而且延續至今都還在廣泛使用的一種,中藥是中國的獨特治病方式,才用最天然的藥草來治病,不會產生副作用,安全又可靠,中藥還能調理身體,讓身體在勞累過後得以及時的恢複起來。下麵就給有興趣的朋友們介紹一下中藥調理身體的方法吧。
找到喝藥的“黃金時機”
服用西藥最常見的是“一天三次”,參照一天三餐的標準就容易掌握了;而服用中藥則往往是一劑藥“一天兩次”,怎麼喝?
將一劑中藥煎煮2次的藥液混合,分別於早晚服用,是為“一天兩次”的正解。上午9點和下午3點左右,是機體吸收藥物的“黃金時間”,所以此時服用中藥最佳。不過,如果上班時間緊湊,也可以將服藥時間調整至早晨和晚上。
不同藥性的中藥,講究不同的服藥時機。一般而言,治療虛症和腸胃病的,應在飯前30-60分鍾服藥;而治療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則通常在飯後15-30分鍾服用為佳,以避免藥物對腸胃產生刺激,減少副作用的產生。補益藥和瀉下通便的藥物則宜飯前空腹服用(其中通大便的藥物,如大黃、火麻仁等,宜在清晨和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和夜間服食);驅蟲藥也應在早上空腹服用;而治療外感疾病和頭麵部疾病的中藥,在飯後半小時左右服用為佳。助消化或對腸胃有刺激的中藥,也應飯後服用;而安神藥則應在睡前服用。
喝藥不一定“趁熱”
“趁熱喝!”是大部分人喝中藥時的習慣。樓步青說,其實,喝藥不一定要“趁熱”。
傳統的中醫理論,對於服用中藥的溫度非常講究。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即藥湯煎煮後立即濾出,在常溫下晾至30℃-37℃時再喝。而丸、散一類的中成藥也應該以溫開水送服;屬於解表、發散風寒的中藥,才應該“熱服”,並且可在服後吃些熱稀飯、熱水,以助藥力;而止吐、解毒、清熱的藥,則應該“冷服”,以免引起刺激。
中藥調理身體是一項非常不錯的選擇,中藥中含有非常多的藥物成分,而且是純天然的,不含添加劑,因此服用後一般不會對身體產生副作用,是一種非常好的調理身體的方式。最後,每一種中藥的藥性都不一樣,使用的時候可以先谘詢有經驗的老中醫,以保證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