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身體裏有毒素,人們就會覺得不舒服,相應地也會影響到人們的容貌和行為。如果一個人平時性格平和,麵色健康,可是突然之間像變了個人似的,臉色變得比較難看,性格也變得讓人難以接受,那就很可能是他的身體了出了某些問題,體內有毒素堆積了。
食積之毒:中醫理論認為,食物的消化、吸收與輸送是由脾胃共同完成。如果脾胃的功能失調,食物就不容易被人體組織消化利用。時間久了,食積就會醞釀成毒素,進一步損傷脾胃,導致食欲不振、胸悶、噯氣、泛酸、大便不暢、麵生痤瘡等不良症狀。
藥毒:我們有句俗話叫:“對症下藥”。藥物本身是被用來治病的,但是如果藥物的方法使用不當,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治療效果,反而會變成具有危害性的毒素,比如長期服用某些非處方類的藥物。通常服用非處方類藥是為了緩解像頭痛、打噴嚏或者流鼻涕之類的症狀,但幾乎所有的非處方藥物都會給肝髒帶來很大的壓力,許多藥物長期使用還會使人上癮,這意味著要維持同樣的功效需要不斷增加用藥的劑量,停藥時甚至會出現脫癮的症狀,這就是“是藥三分毒”的道理。
濕毒:機體水液代謝發生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就是水濕,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將之排出體外,可能會形成對人體有害的濕毒。濕毒的危害較大,能阻礙血液流通,而且濕毒性黏滯,一旦引起不良疾病,病情容易反複發作,不易痊愈。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像小便不暢、腹瀉、痤瘡、濕疹、或身體不明原因的倦怠等症,都與濕毒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寒毒:寒毒的來源比較廣泛,各種因素導致的機體陰盛陽虛,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寒毒。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流暢,遇寒則凝滯。當體內有淤積的寒毒時,人體血管中的血液流通就會不暢,嚴重的能夠引起淤血阻滯或血管梗塞等惡性疾病。
熱毒:與寒毒正相反,各種因素導致的機體陰虛陽盛,就會產生所謂的熱毒。像中醫上所說的肝火旺、燒心等,都是受熱毒的影響引起的。此外,比如口苦口臭、咽喉疼痛、麵部如蒙油垢、易生痤瘡、易流鼻血、手足汗多、大便幹燥、痔瘡便血等疾病也大多由熱毒引起。
從上麵的內容人們可以看出,身體裏有毒素的種類比較多。如果人們在排毒的時候,采取的是比較籠統的方法,那麼效果可能不會太理想。最好是先確定體內的毒素是哪種,然後再采取相關的方法排毒,估計效果會比較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