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米有著悠久的曆史,而且一直到現在,黍米的用途越來越多,關於黍米的其他功效,不知道各位朋友們了解不了解,下麵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的介紹一下吧,希望能夠給各位朋友們帶來幫助。
【來源】 為禾本科植物黍的種子。夏,秋采收。
【原形態】 黍(《詩經》)
【生境分布】 我國華北、西北多有栽培。
【化學成份】 去殼黍米含灰分2.86%,粗纖維6.25%,粗蛋白15.86%,澱粉59.65%。含油5.07%,其中脂肪酸,主為棕櫚酸,以及廿四烷酸、十七烷酸、油酸、亞油酸、異亞油酸等。蛋白質有清蛋白、球蛋白、穀蛋白、醇溶蛋白等種類。黍米又含黍素。
【性味】 甘,平。
【歸經】 《本草撮要》:"入手足陽明、太陰經。"
【功能主治】 益氣補中。治瀉痢,煩渴,吐逆,咳嗽,胃痛,小兒鵝口瘡,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煮粥或淘取泔汁。外用:研末調敷。
【附方】 ①治小兒鵝口,不能飲乳:黍米汁塗之。(《千金方》)
【摘錄】 《*辭典》
【出處】 1.陶弘景:黍,荊、郢州及江北皆種此。其苗如蘆,而異於粟,粒亦大。今人又呼稱粟為黍,非也。北人作黍飯,方藥釀黍米酒,則皆用秫黍也。丹黍米即赤黍米也,亦出北間,江東時有種而非土所宜。
上文為大家介紹了黍米的作用,希望對大家在生活中有所幫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胡亂的和其他食物搭配,應該谘詢專業人士後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