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吐奶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導致,也可能是胃食管反流、感染性疾病等病理性原因引起,需根據具體原因進行處理。若吐奶頻繁或伴隨其他異常表現,建議及時就醫明確診斷。
嬰兒吐奶可能與生理性因素有關。由於嬰兒胃容量小且呈水平位,賁門括約肌發育不完善,進食後平躺容易導致奶液反流。喂養時吞入過多空氣、喂奶量過多或過快等因素,可能加重吐奶現象。這種情況通常表現為偶爾吐奶,吐奶後精神狀態良好,體重增長正常。
若吐奶呈現噴射狀或伴隨拒奶、哭鬧等症狀,需考慮胃食管反流病。病理性反流可能因食管下段括約肌功能障礙導致胃內容物頻繁反流,長期可能影響生長發育。確診後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多潘立酮混懸液、奧美拉唑腸溶顆粒等藥物改善胃腸動力和抑製胃酸分泌。
感染性疾病如胃腸炎也可能引發吐奶。輪狀病毒、諾如病毒感染時,胃腸道黏膜受刺激可能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這種情況需及時補充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必要時進行大便常規等檢查。若存在細菌感染,需遵醫囑使用頭孢克肟顆粒等抗生素治療。
喂養後應將嬰兒豎直抱起,用手掌呈空心狀從下往上輕拍背部幫助排出胃內空氣。喂奶時注意將乳頭或奶嘴完全充滿奶液,避免吸入過多空氣。每次喂奶量不宜過多,可采取少量多次的喂養方式。若吐奶持續不緩解或伴有發熱、嗜睡等症狀,需及時到兒科就診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