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一周的嬰兒奶量通常每天為30-60毫升,每次喂養量約為10-15毫升,並根據個體需求逐漸增加。喂養次數一般為每天8-12次,具體需結合嬰兒體重、消化情況及喂養方式調整。
1、按需喂養
新生兒胃容量較小,消化功能尚未完善,每次進食量少但頻率高。母乳喂養的嬰兒通常需更頻繁哺乳,約每2-3小時一次;配方奶喂養的嬰兒可間隔3小時左右。喂養時以嬰兒自然停止吮吸或表現出滿足感為宜,避免強製規定固定奶量。
2、奶量逐漸增加
出生後第一天嬰兒每次攝入量約5-7毫升,第3天增至20-30毫升,第7天可達45-60毫升。早產兒或低體重兒需根據醫生建議調整。若嬰兒每次吃完後仍有尋乳動作、哭鬧等饑餓表現,可適當增加5-10毫升。
3、觀察饑餓信號
嬰兒清醒時出現張嘴、舔手、轉頭覓食等動作,或哭鬧伴隨吮吸手指時,提示需及時喂養。兩次喂養間嬰兒若能安靜睡眠2小時以上,尿布每天濕透6-8次,且體重穩步增長(出生7天後恢複至出生體重),說明攝入充足。
喂養時需將嬰兒頭部抬高,避免平躺喂奶引發嗆咳。若出現頻繁吐奶、腹脹、排便異常或體重不增等情況,應及時谘詢兒科醫生評估喂養方案是否合理,排除乳糖不耐受等病理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