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低下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日常調理、藥物治療、免疫治療、中醫治療以及對原發病治療等。具體方案需根據個人體質和病因在醫生指導下選擇。
1、日常調理
日常需注意保持飲食均衡,適當增加高蛋白食物如雞蛋、牛奶,補充維生素豐富的果蔬。規律作息並避免熬夜,適度進行跑步、遊泳等運動增強體質。避免長期吸煙、飲酒或高糖高脂飲食,減少免疫係統負擔。
2、藥物治療
免疫力明顯低下者可遵醫囑使用免疫調節劑,例如脾氨肽口服凍幹粉、轉移因子口服溶液、胸腺肽腸溶片等。此類藥物可調節T淋巴細胞功能,但需嚴格遵循劑量和療程,避免自行濫用。
3、免疫治療
對於嚴重免疫缺陷或反複感染者,可能需輸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等生物製劑。此類治療需住院監測,適用於特定免疫球蛋白缺乏症或重症感染患者。
4、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免疫力低下多與正氣不足有關,可通過黃芪、黨參等補氣中藥調理,配合艾灸足三裏、關元等穴位改善體質。需經中醫師辨證後開具個性化藥方,避免盲目進補。
5、原發病治療
若免疫力低下由糖尿病、貧血、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病引起,需優先控製基礎病。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規範使用胰島素,貧血患者需補充鐵劑或維生素B12。
改善免疫力需堅持綜合調理,避免過度依賴保健品。若出現反複發熱、感染遷延不愈等情況,應及時到免疫科就診完善淋巴細胞亞群等檢查。治療期間需嚴格遵循醫囑,不可擅自增減藥物劑量或更換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