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占位是指在子宮內發現異常結構或組織,占據正常子宮腔或肌層的位置。這類病變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常見類型包括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子宮內膜息肉、惡性腫瘤以及妊娠相關病變等,需通過醫學檢查明確性質。
1、子宮肌瘤
這是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腫瘤,可單發或多發。根據生長位置分為黏膜下、肌壁間及漿膜下肌瘤,可能導致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下腹墜脹感或壓迫膀胱直腸引起尿頻、便秘等症狀,較大的肌瘤還可能影響生育功能。
2、子宮腺肌症
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侵入子宮肌層形成彌漫或局限性病變,常表現為進行性加重的痛經、月經量增多以及子宮均勻性增大。異位的內膜組織隨月經周期發生出血,導致子宮肌層纖維化,形成病灶占位。
3、子宮內膜息肉
由子宮內膜局部過度增生形成的帶蒂贅生物,常見於育齡期女性。息肉可單發或多發,直徑數毫米至數厘米不等,可能導致異常子宮出血、月經間期點滴出血或不孕,部分息肉存在惡變風險需警惕。
4、惡性腫瘤
包括子宮內膜癌、子宮肉瘤等,占比較少但危害較大。惡性腫瘤占位常伴有不規則陰道流血、排液、消瘦等症狀,影像學檢查可見血流信號豐富、邊界不清的占位,需病理活檢確診。
5、妊娠相關病變
如不全流產導致的妊娠物殘留、葡萄胎等,超聲檢查可能顯示宮腔內異常回聲團塊。這類占位多伴有血HCG水平異常升高,清宮術後多可消退。
發現子宮占位後,建議及時進行超聲、磁共振或宮腔鏡檢查,必要時行病理活檢以明確性質。治療需根據患者年齡、生育需求及病變性質製定方案,良性病變可選擇藥物控製或手術切除,惡性病變需規範進行手術及放化療。日常應注意觀察月經變化,定期婦科體檢,避免自行使用激素類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