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養生網

小兒推拿的基本手法有哪些

郝薇 兒科 副主任醫師

山東省立醫院 三甲

小兒推拿是中醫外治法的一種,基本手法包括推法、揉法、按法、捏法、拿法等,這些手法需根據兒童體質及具體症狀靈活運用,操作時需注意力度適中,避免損傷皮膚。

1、推法

推法分為直推、旋推和分推三種。直推是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沿直線推動,常用於四肢或背部;旋推是以拇指在穴位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推動,適用於腹部;分推則是從穴位中間向兩側分推,如分推肩胛骨。推法可疏通經絡,緩解積食、咳嗽等症狀。

2、揉法

揉法以手指或手掌在穴位上做輕柔的環形運動,要求力度均勻、速度緩慢。常用拇指揉法作用於內勞宮、足三裏穴等穴位,掌揉法多用於腹部。揉法能調節脾胃功能,改善腹脹、消化不良等問題,操作時需注意避免摩擦皮膚。

3、按法

按法是用拇指指腹或手掌垂直向下按壓特定穴位,如天樞、膻中等。操作時應由輕到重逐漸加力,保持3-5秒後緩慢鬆開。按法具有鎮靜止痛作用,常用於緩解腹痛、夜啼等症狀,需根據患兒耐受度調整力度。

4、捏法

捏法以拇指與食指、中指捏住皮膚,沿脊柱兩側自下而上提捏,稱為“捏脊”。每次操作3-5遍,可增強免疫力,改善食欲不振。操作時需捏起適量皮膚組織,保持連貫性,避免拉扯過度造成疼痛。

5、拿法

拿法是用拇指與其餘四指相對用力捏拿肌肉或穴位,如拿風池穴、拿肩井穴。該手法刺激較強,適用於外感發熱、頭痛等症,操作時需注意力度由輕漸重,動作幹脆利落,避免掐傷皮膚。

進行小兒推拿前需修剪指甲、清潔雙手,選擇溫暖安靜的環境。推拿介質可選用爽身粉或潤膚油減少摩擦。若孩子出現哭鬧抗拒或皮膚破損,應立即停止操作。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學習規範手法,複雜病症需及時就醫,不可僅依賴推拿治療。

推薦文章

推薦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