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斷裂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固定製動、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以及康複訓練等,需根據損傷程度由醫生製定方案。早期幹預和規範治療有助於恢複關節功能。
1、固定製動
對於部分肌腱斷裂或輕度損傷,通常需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患處,限製關節活動約4-6周,為肌腱自我修複創造條件。固定期間需注意觀察肢體末梢血運,避免固定過緊影響血液循環。
2、藥物治療
急性期可遵醫囑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塞來昔布膠囊等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疼痛和腫脹,或配合對乙酰氨基酚片等鎮痛藥物。部分患者可能需局部注射皮質類固醇藥物減輕炎症反應,但需嚴格掌握適應症。
3、物理治療
拆除固定裝置後,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超聲波、紅外線等物理治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和瘢痕軟化。治療過程中需注意控製強度,避免過早牽拉導致二次損傷。
4、手術治療
完全性肌腱斷裂或保守治療無效者,通常需行肌腱縫合術或肌腱移植術。開放性損傷需在6-8小時內進行清創縫合,陳舊性損傷可能需行肌腱鬆解術,術後需配合係統的康複計劃。
5、康複訓練
術後2-3周開始逐步進行被動關節活動,4周後根據愈合情況開展主動屈伸訓練,6周後增加抗阻練習。訓練需在康複治療師指導下循序漸進,避免暴力牽拉導致再斷裂。
出現肌腱斷裂後應立即停止活動並冰敷,及時前往骨科就診。康複期間需定期複查超聲或MRI評估愈合情況,嚴格遵循醫囑進行功能鍛煉。注意保持均衡飲食,適當補充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C促進組織修複,吸煙患者需戒煙以避免影響肌腱血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