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月經期出現褐色分泌物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與子宮內膜炎、宮頸息肉等疾病因素有關。生理性原因通常與激素波動有關,而病理性因素則需要根據具體病因進行治療。
1、生理性原因
臨近月經期時,由於體內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波動,可能導致子宮內膜少量脫落並氧化,從而形成褐色分泌物。這種情況通常持續時間較短,且無其他不適症狀,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一般無需特殊處理。
2、子宮內膜炎
子宮內膜發生炎症時,局部組織充血水腫,可能導致異常分泌物排出,表現為褐色或血性分泌物。患者可能伴隨下腹墜痛、月經異常等症狀。一般可遵醫囑使用頭孢克肟片、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
3、宮頸息肉
宮頸黏膜長期受炎症刺激可能形成息肉,息肉組織質地脆弱,在月經前後易發生接觸性出血,血液混合分泌物排出後呈褐色。對於體積較大的息肉,需通過宮腔鏡手術切除,並進行病理檢查以明確性質。
若褐色分泌物持續超過3天,或伴有異味、腹痛、發熱等症狀,建議及時到婦科就診,完善激素六項、陰道超聲、宮頸篩查等檢查。日常需注意外陰清潔,避免經期性生活,減少感染風險。治療期間需遵醫囑規範用藥,避免自行停藥或調整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