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的篩查方式通常包括痰塗片檢查、影像學檢查、結核菌素皮膚試驗、γ-幹擾素釋放試驗以及分子生物學檢測等,具體需根據臨床表現和醫生建議選擇。
1.痰塗片檢查
通過顯微鏡直接觀察痰液中是否存在結核分枝杆菌,操作簡便且成本較低,是基層醫療機構常用的初篩手段。但由於痰液中菌量較少時可能出現假陰性,需多次取樣以提高準確性。
2.影像學檢查
胸部X線或CT掃描可顯示肺部病變特征,如浸潤、空洞或纖維化等,常用於疑似肺結核病的初步篩查。影像學結果需結合臨床症狀和其他檢測綜合判斷,避免單一檢查誤診。
3.結核菌素皮膚試驗
將結核菌素注射至皮內,觀察48-72小時後的皮膚硬結反應。硬結直徑≥5mm可能提示結核病感染,但無法區分活動性結核病與潛伏感染,且卡介苗接種者可能出現假陽性。
4.γ-幹擾素釋放試驗
通過檢測血液中γ-幹擾素的釋放水平,判斷是否存在結核分枝杆菌特異性免疫反應。該方法不受卡介苗接種影響,特異性較高,常用於輔助診斷潛伏感染或活動性結核病。
5.分子生物學檢測
如核酸擴增檢測可快速檢測痰液中結核分枝杆菌的DNA,並識別利福平等藥物的耐藥基因突變。該方法靈敏度高且耗時短,適用於早期診斷和耐藥性篩查。
若出現咳嗽、咯血、低熱等症狀或存在結核病接觸史,建議及時到呼吸科或感染科就診。醫生會根據病史、體征和檢測結果製定個體化篩查方案,確診後需規範治療以減少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