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通常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捏脊法等手法,需根據具體症狀選擇合適的方法。建議操作前谘詢專業醫師,確保手法正確性和安全性。
1、推法
用拇指或食指指腹在穴位上進行單方向直線推動,分為直推、旋推、分推等。例如推三關可用於外感風寒引起的發熱,清天河水適用於內熱引起的煩躁。操作時需注意力度均勻,速度適中,避免皮膚破損。
2、揉法
以手指或手掌根部在穴位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回旋揉動,常用於神闕穴、中脘穴等部位。揉板門可改善積食引起的腹脹,揉足三裏有助於調理脾胃功能。操作時需帶動皮下組織運動,避免僅在皮膚表麵摩擦。
3、按法
用指端或掌根垂直向下按壓穴位,如按揉迎香穴可緩解鼻塞,按壓天樞穴可調節腸道功能。操作時需由輕到重逐漸加力,保持平穩持續的壓力約3-5秒後緩慢鬆開。
4、摩法
用手掌或四指指腹在體表做環形有節律的撫摩,如摩腹可促進胃腸蠕動,適用於便秘、消化不良等症。操作時需放鬆腕關節,動作輕柔緩和,每分鍾頻率約120次。
5、捏脊法
沿脊柱兩側自下而上捏提皮膚,常用於增強免疫力、改善食欲。操作時用拇指與食指、中指相對捏住皮膚,交替撚動向前推進,每次操作3-5遍,力度以孩子能耐受為宜。
進行小兒推拿時需保持環境溫暖,操作者指甲修剪圓潤,可使用嬰兒潤膚油作為介質。建議每日操作1-2次,單次操作時間不宜超過15分鍾。需注意觀察孩子的反應,若出現哭鬧抗拒應立即停止。對於發熱超過38.5℃、皮膚破損或患有嚴重器質性疾病的情況,不宜進行推拿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