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試第二天出現紅腫伴瘙癢可能是正常的生理性反應,也可能與過敏反應、繼發感染等病理性因素有關。生理性反應通常無需特殊處理,但若症狀持續加重,需警惕其他原因並及時就醫。
1、生理性反應
皮試本身是向皮內注入少量抗原物質以觀察機體反應,注射部位可能出現輕微紅腫、瘙癢或硬結。這種反應通常由局部免疫細胞激活引起,屬於正常現象,多數在48小時內逐漸消退。患者需保持局部清潔幹燥,避免搔抓或熱敷刺激皮膚。
2、過敏反應
若機體對皮試液中的青黴素類、頭孢類等藥物成分過敏,可能出現超敏反應。除注射部位明顯紅腫(直徑超過5mm)、瘙癢外,可能伴隨皮疹、胸悶等全身症狀。確診過敏後需立即停用相關藥物,必要時可遵醫囑使用氯雷他定片、鹽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組胺藥物緩解症狀。
3、繼發感染
皮試後局部皮膚屏障受損,若抓撓破潰或消毒不徹底,可能引發細菌感染。表現為紅腫範圍擴大、疼痛加劇,可能形成膿點或滲液。此時需進行局部消毒處理,並遵醫囑使用莫匹羅星軟膏、紅黴素軟膏等抗生素類外用藥,嚴重感染者可能需要口服阿莫西林膠囊等藥物。
觀察期間需每日測量皮試部位的紅腫範圍並記錄變化,避免使用肥皂等刺激性物質清洗。若出現紅腫持續擴散、瘙癢難忍影響睡眠,或伴有發熱、呼吸困難等症狀,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皮試結果需由專業醫護人員判斷,患者切勿自行解讀或強行使用可疑過敏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