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腹痛可能與胃腸道疾病、泌尿係統疾病、婦科疾病等原因有關,建議結合伴隨症狀初步判斷並及時就診。
1、胃腸道疾病
如急性胃腸炎、闌尾炎、腸梗阻等疾病,可能因炎症刺激、腸管擴張或梗阻引發下腹痛。患者常伴有腹瀉、嘔吐、發熱等症狀。一般可遵醫囑使用頭孢克肟膠囊、鹽酸左氧氟沙星片、消旋山莨菪堿片等藥物進行抗感染或解痙治療,腸梗阻需禁食並考慮手術治療。
2、泌尿係統疾病
如膀胱炎、輸尿管結石等,因感染或結石嵌頓導致下腹鈍痛或絞痛。可能出現尿頻、血尿、排尿困難等症狀。通常需使用阿莫西林膠囊、排石顆粒、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等藥物控製感染或促進排石,較大結石需體外衝擊波碎石。
3、婦科疾病
女性出現盆腔炎、異位妊娠、卵巢囊腫蒂扭轉時,炎症或組織缺血可引發下腹痛,多伴有陰道出血、發熱、肛門墜脹感。治療常選擇甲硝唑片、注射用頭孢曲鬆鈉、米非司酮片等藥物,嚴重者需手術清除病灶。
若疼痛持續超過6小時、程度劇烈或伴有高熱、意識改變等症狀,需立即就醫。日常需避免暴飲暴食,注意腹部保暖,女性月經期避免劇烈運動,出現異常症狀建議完善超聲、尿常規等檢查明確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