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炎患者可通過日常調理、藥物治療等方法進行改善,若存在嚴重並發症時可能需手術治療。具體方法需結合病因及病情程度,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方案。
1.日常調理
胃腸炎患者應調整飲食結構,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為主,如米湯、麵條等,避免辛辣、油膩食物刺激胃腸道。少食多餐,減輕消化負擔。適當飲用溫鹽水或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涼加重症狀。
2.藥物治療
腹瀉嚴重時可遵醫囑使用蒙脫石散等止瀉藥物,但需注意避免過量導致便秘。細菌感染引起的胃腸炎可選用諾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頻繁嘔吐者可使用甲氧氯普胺等止吐藥,胃黏膜受損者可服用硫糖鋁顆粒、鋁碳酸鎂等胃黏膜保護劑。
3.手術治療
多數胃腸炎無需手術,但若並發腸穿孔、腸壞死等嚴重情況,可能需外科幹預切除病變腸段。手術適應症需嚴格評估,術後需配合抗感染及營養支持治療。
改善胃腸炎期間需密切觀察症狀變化,若出現持續高熱、便血、劇烈腹痛或意識模糊等情況,應立即就醫。避免自行濫用止瀉藥或抗生素,以免掩蓋病情或誘發耐藥性。用藥期間注意藥物不良反應,及時與醫生溝通調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