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輕症患者可能自愈,但症狀較重或免疫力低下者通常需要藥物治療。
支原體感染的病原體是支原體微生物,其自愈能力與感染部位密切相關。若感染局限於上呼吸道,且患者免疫功能正常,通過充分休息、補充營養等措施,可能在1-2周內自行恢複。但若發展為支原體肺炎,常伴隨持續咳嗽、發熱等症狀,此時病原體已侵入下呼吸道,通常需要規範抗菌治療。
患者的年齡和基礎健康狀況是重要影響因素。青壯年群體免疫係統較完善,感染後自愈概率相對較高。但對於兒童、老年人或存在慢性疾病的患者,由於免疫功能較弱,病原體容易持續繁殖並引發並發症,如中耳炎或支氣管炎等,這類人群建議盡早就醫。
當出現高熱不退、劇烈咳嗽伴胸痛、呼吸困難等重症表現時,需立即就診。醫生可能會開具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進行治療,如阿奇黴素幹混懸劑、羅紅黴素膠囊或克拉黴素片等,這些藥物能有效抑製支原體蛋白質合成。治療期間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日飲水量不少於1500ml,並避免接觸煙霧刺激。
支原體感染具有傳染性,可通過飛沫傳播。建議患者在症狀消失後繼續觀察1-2周,若出現病情反複應及時複查。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持手部衛生,在流行季節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均衡飲食並保證每日7-8小時睡眠,有助於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