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嗓子啞了可以通過日常護理、調整飲食、藥物治療、霧化治療以及及時就醫等方式進行改善。具體需結合病因處理,必要時需遵醫囑用藥。
1、日常護理
若因哭鬧或過度用聲導致聲帶水腫,需減少發聲,保持室內濕度在50%~60%,避免接觸冷空氣或刺激性氣味。適當增加飲水量,用溫毛巾濕敷頸部緩解不適。
2、調整飲食
建議給予溫涼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米湯、果蔬泥等,避免喂食過燙、辛辣或堅硬食物。可少量多次飲用蜂蜜水或雪梨湯,但1歲以下嬰兒不宜食用蜂蜜。
3、藥物治療
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喉炎可遵醫囑使用頭孢克肟顆粒、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幹混懸劑等抗生素。病毒感染時可使用利巴韋林顆粒,伴有過敏症狀時需配合氯雷他定糖漿。
4、霧化治療
喉部水腫明顯或存在犬吠樣咳嗽時,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布地奈德混懸液、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進行霧化治療。
5、及時就醫
若出現吸氣性喉鳴、三凹征或口唇青紫等呼吸困難表現,需立即前往急診科處理,警惕急性喉梗阻。持續聲嘶超過2周需排查先天性喉喘鳴或聲帶病變。
家長應密切觀察寶寶精神狀態和呼吸狀況,避免擅自使用鎮咳藥物。建議記錄聲嘶發生時間和伴隨症狀,就診時攜帶既往病曆資料。保持寶寶情緒穩定,劇烈哭鬧可能加重聲帶充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