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但其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正常組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常見的身體危害主要包括骨髓抑製、消化道反應、脫發、免疫功能下降以及器官毒性等,具體程度因人而異。
1、骨髓抑製
化療藥物可能抑製骨髓造血功能,導致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會增加感染風險,紅細胞減少可能引起貧血,血小板減少則可能導致出血傾向。患者需定期監測血常規,必要時遵醫囑使用升白針等藥物。
2、消化道反應
多數化療藥物會刺激胃腸道黏膜,引發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症狀。部分患者還會出現口腔潰瘍、腹瀉或便秘。臨床常通過止吐藥、腸黏膜保護劑及飲食調整緩解症狀。
3、脫發
化療會影響毛囊細胞分裂,導致頭發、眉毛等體毛脫落。通常在治療結束後2-3個月可再生,建議治療期間使用溫和洗發產品,佩戴冰帽或假發減輕心理負擔。
4、免疫功能下降
化療可能降低淋巴細胞數量,削弱機體抗感染能力。患者需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注意飲食衛生,出現發熱等症狀需及時就醫。
5、器官毒性
部分藥物可能損傷心髒、肝髒、腎髒或神經。如蒽環類藥物有心髒毒性,順鉑易引發腎功能異常。治療期間需定期檢查心電圖、肝腎功能,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調整用藥方案。
化療方案需根據腫瘤類型、分期及患者體質個體化製定。治療期間建議保持高蛋白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保證充足睡眠。若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應及時與主治醫生溝通,切勿擅自停藥。隨著醫學發展,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新手段的應用,部分患者可減少傳統化療的依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