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不好睡覺可通過調整作息、改善睡眠環境、放鬆訓練、飲食調節以及藥物治療等方式緩解症狀。長期失眠或伴隨其他不適時,建議及時就醫明確原因。
1.調整作息
保持每天固定時間上床和起床,避免白天長時間補覺。建議晚上10-11點入睡,早晨6-7點起床,逐漸形成生物鍾節律。午睡時間控製在30分鍾以內,避免影響夜間睡眠質量。
2.改善睡眠環境
臥室光線宜暗,可用遮光窗簾減少外界幹擾。室溫維持在18-22℃較為舒適,濕度控製在50%-60%。必要時佩戴耳塞降低噪音,選擇軟硬適中的床墊和透氣性好的床品。
3.放鬆訓練
睡前1小時進行冥想或漸進式肌肉放鬆,通過深呼吸緩解焦慮。可用溫水泡腳15分鍾促進血液循環,聽輕音樂或白噪音幫助入眠。避免接觸手機藍光,可選擇閱讀紙質書籍轉移注意力。
4.飲食調節
晚餐不宜過飽,避免攝入咖啡、濃茶等含咖啡因飲品。少量飲用溫牛奶有助於色氨酸吸收,甘菊茶等草本茶飲具有一定安神作用。夜間起夜頻繁者需控製晚間飲水量。
5.藥物治療
短期失眠可遵醫囑使用右佐匹克隆片、唑吡坦片等非苯二氮䓬類藥物,褪黑素受體激動劑適用於晝夜節律紊亂者。中成藥如百樂眠膠囊需辨證使用,長期用藥需警惕依賴性。
若調整生活方式後仍持續失眠超過1個月,建議到睡眠專科就診。多導睡眠監測可排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等器質性疾病,認知行為療法對慢性失眠效果顯著。避免自行長期服用安眠藥,用藥期間需定期評估療效和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