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養生網

土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江一平 中醫科 主任醫師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三甲

土茯苓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一般具有清熱解毒、除濕通絡、抗炎鎮痛、調節免疫、改善皮膚問題等功效和作用。其藥性平和,常用於濕熱毒邪引起的多種疾病,但具體應用需遵醫囑。

1、清熱解毒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歸肝、胃經,能夠清除體內的濕熱毒邪。中醫認為其對於梅毒、濕熱瘡毒等疾病有一定療效,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藥配伍使用,緩解皮膚潰爛、癰腫等症狀。

2、除濕通絡

該藥材具有較好的祛濕效果,可疏通經絡關節,改善濕邪阻滯引起的關節腫痛、屈伸不利等問題。臨床上常用於治療痛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濕痹證候。

3、抗炎鎮痛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土茯苓含有落新婦苷等成分,能抑製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從而減輕局部紅腫熱痛反應。動物實驗顯示其提取物對急性炎症模型有顯著抑製作用。

4、調節免疫

其含有的多糖成分可增強巨噬細胞吞噬能力,促進淋巴細胞增殖,雙向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對於免疫功能紊亂導致的反複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作為輔助治療藥物。

5、改善皮膚問題

通過清除血熱和濕毒,土茯苓可減輕濕疹、痤瘡等皮膚病變。外洗或內服時能減少皮膚滲出,促進創麵幹燥結痂,對慢性皮膚瘙癢也有緩解效果。

使用土茯苓前需經中醫辨證,濕熱體質者適用但陰虛者慎用。常規煎服劑量為15-30克,外用時需配伍其他藥材。應注意其可能與茶堿類藥物發生相互作用,服藥期間避免飲茶。出現皮疹、腹瀉等不良反應時應立即停用並就醫。

推薦文章

推薦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