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調通常可以通過艾灸進行調理,但具體效果因人而異,需結合個體情況判斷。艾灸作為中醫傳統療法,對部分氣血不足、宮寒等原因引起的月經異常有一定輔助作用。
艾灸通過溫熱刺激特定穴位,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子宮血液循環,尤其對寒凝血瘀型月經後期、經量過少等情況效果較明顯。常用穴位包括關元、氣海、三陰交等,每次施灸15-30分鍾為宜。但需注意,器質性病變如多囊卵巢綜合征、子宮肌瘤等原因導致的月經紊亂,單純艾灸難以根治。若伴有持續腹痛、異常出血或備孕需求,建議優先進行婦科檢查。施灸過程中需保持皮膚清潔,避免燙傷,陰虛火旺體質者可能出現口幹舌燥等不適需及時停用。
建議在專業中醫師辨證指導下進行艾灸治療,配合月經周期調整施灸方案。調理期間注意記錄月經周期變化,若連續3個月經周期未改善或出現經期延長等情況,應及時就診完善性激素六項檢查、B超等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