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體溫在36℃到37℃之間波動,因此體溫36℃屬於正常範圍。不同測量方式如腋溫、口溫、耳溫的參考值略有差異,但通常隻要處於該區間內均視為正常體溫。
人體體溫受晝夜節律、活動狀態、環境溫度等多種因素影響。清晨起床時基礎代謝率較低,體溫可能處於36℃左右,午後隨著活動增加,體溫可升高至36.5℃-37℃。女性在排卵期體溫會有0.3℃-0.5℃的波動,絕經期婦女因激素變化可能出現體溫調節異常。測量時需保證體溫計清潔,腋溫測量需夾緊5分鍾,口溫測量前半小時避免進食冷熱飲。
若長期體溫低於36℃且伴隨怕冷、乏力、水腫等症狀,需排查甲狀腺功能減退、垂體功能異常等內分泌疾病。日常應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保持均衡飲食。使用電子體溫計需定期校準,發現體溫持續異常應及時到內分泌科或全科醫學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