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草轉氨酶是肝功能檢查中的重要指標,其升高通常提示肝髒、心髒或肌肉等組織存在損傷。該酶的異常水平可為多種疾病的診斷和監測提供參考,臨床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肝髒疾病
穀草轉氨酶主要存在於肝細胞中,當肝炎、肝硬化、藥物性肝損傷或肝癌等疾病導致肝細胞受損時,該酶會大量釋放入血。急性肝炎患者穀草轉氨酶可顯著升高至正常值的數十倍,且常伴隨穀丙轉氨酶同步上升。動態監測該指標有助於評估肝細胞損傷程度及治療效果。
2、心髒疾病
心肌細胞中也含有豐富的穀草轉氨酶,急性心肌梗死發病後6-12小時即可出現該酶水平升高,24-48小時達到峰值。雖然目前臨床更多采用肌鈣蛋白等特異性更高的標誌物,但穀草轉氨酶仍可作為輔助診斷指標,尤其是在醫療資源有限的情況下。
3、肌肉損傷
橫紋肌溶解綜合征、多發性肌炎或劇烈運動後,骨骼肌細胞損傷會導致穀草轉氨酶釋放。此類情況常伴隨肌酸激酶顯著升高,且患者可能出現肌痛、肌無力等症狀。臨床需結合肌電圖、尿肌紅蛋白檢測等綜合判斷。
當發現穀草轉氨酶異常時,建議結合穀丙轉氨酶、γ-穀氨酰轉肽酶等其他肝功能指標,以及心電圖、心肌酶譜、肌酸激酶等檢查綜合分析。日常生活中應避免飲酒、濫用藥物等傷肝行為,若持續升高或伴隨乏力、黃疸等症狀,應及時到消化內科或心血管科就診,完善超聲、CT等影像學檢查明確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