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尿酸注射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包括局部腫脹、疼痛或淤青、感染、血管栓塞以及過敏反應等。由於個體差異及操作因素,具體反應程度因人而異,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1、局部腫脹
注射後常見注射部位出現輕度腫脹,通常與針頭刺激或玻尿酸吸水膨脹有關。腫脹多在3~7天內自然消退,期間可通過冷敷緩解,避免過度按壓或熱敷加重症狀。
2、疼痛或淤青
進針過程中可能損傷毛細血管導致皮下淤血,表現為局部青紫伴壓痛。通常1~2周內逐漸吸收,可通過外塗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等藥物促進恢複,操作時選擇細針頭可降低發生風險。
3、感染
消毒不嚴格或術後護理不當可能引發細菌感染,出現紅腫熱痛甚至化膿。需遵醫囑使用頭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膠囊等抗生素治療,嚴重時需穿刺引流清除感染灶。
4、血管栓塞
誤將填充劑注入血管可能導致皮膚蒼白、疼痛加劇或組織壞死。一旦發生需立即注射透明質酸酶溶解玻尿酸,並配合高壓氧艙治療改善局部血運,必要時進行手術清創。
5、過敏反應
極少數人對玻尿酸成分敏感,可能出現皮疹、瘙癢或麵部水腫。術前應進行皮試,過敏體質者慎用,出現反應時可口服氯雷他定片等抗組胺藥物緩解症狀。
進行玻尿酸注射前需充分告知醫生過敏史及用藥情況,選擇正規醫療機構由經驗豐富的醫師操作。術後遵循醫囑做好局部護理,若出現劇烈疼痛、視力改變或皮膚壞死等嚴重並發症,需立即就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