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通常分為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三層結構,各層在結構和功能上有所不同,共同維持皮膚的屏障、調節和感知等作用。
1、表皮
表皮是皮膚的最外層,主要由角質細胞構成,可分為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棘層和基底層。角質層具有屏障功能,可防止水分流失和外界物質侵入;基底層細胞不斷分裂並向上推移,最終形成角質細胞脫落。表皮中還分布著黑色素細胞,能分泌黑色素抵禦紫外線傷害。
2、真皮
真皮位於表皮下方,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含有膠原纖維、彈性纖維及網狀纖維,維持皮膚彈性和韌性。真皮層包含毛細血管、神經末梢、汗腺、皮脂腺和毛囊等結構,具有調節體溫、分泌皮脂潤滑皮膚及傳遞觸覺、痛覺等功能。成纖維細胞在此層持續合成膠原蛋白,支撐皮膚結構。
3、皮下組織
皮下組織主要由脂肪細胞和疏鬆結締組織構成,具有保溫、緩衝外力衝擊的作用。脂肪層厚度因個體差異和部位不同而變化,例如腹部和臀部的皮下脂肪較厚。該層還分布著較大的血管和神經,為皮膚深層提供營養並參與能量儲存。
日常需注意皮膚保濕,避免過度清潔或紫外線暴曬。均衡攝入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有助於維持皮膚健康。若出現皮膚紅腫、脫屑或異常增生等情況,建議及時到皮膚科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範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