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白飲食是一種限製每日蛋白質攝入量的飲食方式,通常適用於腎髒疾病、肝性腦病或某些代謝異常患者。其核心在於控製蛋白質總量及選擇優質蛋白來源,以減輕器官負擔並維持營養平衡。
1、定義
低蛋白飲食要求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控製在每公斤體重0.6-0.8克,約為正常攝入量的50%-70%。這種飲食模式強調選擇雞蛋、牛奶等生物利用率高的優質蛋白,減少植物蛋白占比,通過優化蛋白質質量來滿足必需氨基酸需求,同時減少含氮廢物的產生。
2、適用人群
慢性腎病患者腎功能受損時,高蛋白飲食會加速腎小球硬化,低蛋白飲食可延緩病情進展。肝性腦病患者因肝髒解毒能力下降,需減少蛋白質分解產生的血氨。苯丙酮尿症等遺傳代謝病患者則需嚴格限製特定氨基酸攝入,防止毒性代謝物蓄積。
3、注意事項
長期執行需監測血清前白蛋白等營養指標,避免出現肌肉萎縮等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可配合α-酮酸製劑補充必需氨基酸,同時保證每日30-35kcal/kg體重的熱量攝入。糖尿病患者需注意選擇低血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作為能量補充。
對於需要采用低蛋白飲食的患者,建議在臨床營養師指導下製定個性化方案,定期複查腎功能、電解質等指標。烹飪時可多用蒸煮方式減少磷鉀流失,注意補充水溶性維生素,避免因飲食結構調整引發新的代謝紊亂。
科普文章,僅供參考。如有不適,請及時線下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