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狼瘡又稱為係統性紅斑狼瘡、盤狀紅斑狼瘡、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等,具體類型不同,命名也存在差異。該病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皮膚、關節、腎髒等多個器官係統,需根據具體病情進行針對性治療。
1、係統性紅斑狼瘡
係統性紅斑狼瘡是紅斑狼瘡中最常見的類型,屬於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點是體內免疫係統異常活化,產生多種自身抗體攻擊自身組織,導致多器官係統受累,如皮膚紅斑、關節腫痛、腎髒損傷等。典型症狀包括麵頰部蝶形紅斑、光敏感、口腔潰瘍等。
2、盤狀紅斑狼瘡
盤狀紅斑狼瘡主要表現為皮膚損害,屬於慢性皮膚型紅斑狼瘡。其特征為邊界清晰的盤狀紅斑,表麵覆蓋鱗屑,常見於麵部、頭皮等暴露部位。皮損愈合後可能遺留瘢痕或色素沉著,但通常不累及內髒器官,病情相對局限。
3、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
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的皮損介於急性和慢性之間,表現為環形紅斑或丘疹鱗屑性皮疹,多分布於軀幹和四肢。此類患者可能伴有輕度全身症狀,如關節痛、乏力等,但內髒受累程度較係統性紅斑狼瘡輕,部分患者可能伴隨抗SSA抗體陽性。
紅斑狼瘡患者需注意避免日曬、規律作息,減少感染等誘發因素。若出現不明原因皮疹、發熱、關節疼痛等症狀,建議及時到風濕免疫科就診,完善抗核抗體、補體等檢查,明確診斷後遵醫囑規範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