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養生網

不割包皮會有哪些健康風險?

胡著雲 泌尿外科 副主任醫師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三甲

不割包皮可能增加包皮垢堆積、尿路感染、炎症反應、性傳播疾病以及包莖嵌頓等健康風險。日常需注意局部衛生,出現異常症狀應及時就醫處理。

1、包皮垢堆積

未割包皮時,包皮內層與龜頭間的分泌物易形成包皮垢。這種物質容易滋生細菌,長期積累可能引發異味和局部刺激,嚴重時可導致慢性炎症或感染。若未及時清潔,可能成為細菌繁殖的溫床。

2、尿路感染風險

包皮覆蓋狀態下,尿道口容易滯留細菌,尤其兒童發生率較高。數據顯示,未割包皮男童尿路感染發生率是已割者的4-10倍。反複感染可能影響泌尿係統功能,甚至導致腎髒損傷。

3、包皮龜頭炎

包皮過長容易造成局部潮濕環境,真菌或細菌感染風險增加。典型症狀包括紅腫、瘙癢、異常分泌物,嚴重時可能形成潰瘍。糖尿病患者更易繼發此類感染,需特別注意。

4、性傳播疾病易感性

包皮黏膜組織較脆弱,在性行為中更易出現微小破損。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顯示,未割包皮者感染HIV的風險降低60%,HPV感染率降低30%。包皮內環境也更適合病原體存活。

5、包莖嵌頓

包皮口狹窄者強行上翻後未能複位時,可能造成龜頭血流受阻。這種情況屬於泌尿外科急症,需在6小時內處理,否則可能導致組織壞死。表現為劇烈疼痛、腫脹和排尿困難。

日常應重視生殖器清潔,每日用溫水輕柔清洗。出現反複感染、排尿異常或包皮無法上翻等情況,應及時至泌尿外科就診。對於嬰幼兒包莖,多數屬於生理性,通常3歲後逐漸改善,不必過早幹預。治療決策需根據個體情況,由專業醫生評估後製定方案。

推薦文章

推薦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