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發芽後通常不能繼續食用,以免引發食物中毒。發芽的馬鈴薯可能含有龍葵素等有毒物質,食用後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
1、發芽程度較輕
若馬鈴薯僅長出少量小芽且未出現變綠,可切除芽眼及周圍部分後徹底加熱食用。龍葵素主要集中在芽眼及表皮發綠部位,削去這些部分可減少毒素攝入,但需確保剩餘部分肉質正常。
2、發芽程度較重
若馬鈴薯芽較長、表皮發綠或肉質發軟,則建議丟棄。此時龍葵素可能已擴散至整個塊莖,高溫烹飪也難以完全破壞毒素,食用後易引發惡心、嘔吐等中毒症狀。
3、儲存不當
馬鈴薯在潮濕溫暖環境中更易發芽,建議存放在陰涼通風處,避免與蘋果等釋放乙烯的水果同放,以延緩發芽進程。
日常建議購買時選擇表皮完整、無芽眼的馬鈴薯,並在兩周內食用完畢。若誤食發芽馬鈴薯後出現口舌發麻、腹痛等症狀,需立即就醫進行對症處理。
科普文章,僅供參考。如有不適,請及時線下就醫。
